在印巴这对积怨已久的双边关系中,克什米尔地区向来是冲突的火药桶,而此次更是硝烟弥漫。从交火不断到水资源争端,“以牙还牙”的对抗模式让局势愈发紧张,整个地区仿佛被推到了冲突的悬崖边缘。
历史积怨,冲突的根源
印巴之间的克什米尔问题,是历史遗留的棘手难题。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就成了两国争端的焦点。1960年,为解决水资源争端,印巴签订了《印度河用水条约》,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双方在资源分配上的紧张关系。然而,这一脆弱的平衡在近期被彻底打破。

克什米尔(资料图)
回顾2019年,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车队在查谟-克什米尔邦遭到自制炸弹袭击,45人死亡。印度认定巴基斯坦应为此负责,巴基斯坦则坚决否认,此后两国发生交火甚至空战,险些爆发全面战争。此次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帕哈尔格姆镇于4月22日发生的枪击事件,再次点燃了两国之间的战火。
冲突升级,全面对抗加剧
4月25日凌晨,印度与巴基斯坦军队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发生交火。印度军方称,是巴基斯坦军队哨所进行“无端”轻武器射击,印度军队进行了“适当回应”,且无伤亡报告。巴基斯坦方面虽未立即证实,但双方都证实前一天晚上军队也发生过交火。事实上,这是两国军队连续两天交火。

在军事对抗不断升级的同时,经济方面的较量也愈演愈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22日发生的枪击事件后,印度政府声称印方认定巴基斯坦与枪击事件有关联,并于23日宣布一系列针对巴基斯坦的强硬措施,其中暂停执行《印度河用水条约》这一举措,对巴基斯坦影响巨大。据范文数据,巴基斯坦农业占GDP高达25%,灌溉季节即将到来,印度拒绝执行该条约,无异于切断巴基斯坦农业的“生命线”。巴基斯坦40%的人口从事农业,印度的行为让巴基斯坦面临农产品歉收的严峻挑战,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巴基斯坦也毫不示弱,巴总理夏巴兹在4月26日参加巴基斯坦军事学院活动时,表达了坚决捍卫国家利益的决心,明确指出水资源是巴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任何外部势力干涉都会遭到巴方坚决抵制,巴方不会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妥协。
各方立场,利益博弈的舞台
在对待此次事件及水资源争端上,印巴双方立场鲜明。印度以“反恐”为由,试图将枪击事件与巴方关联,以争取国际舆论支持,却遭到巴方强烈反驳。巴方表示巴为全球反恐事业作出了巨大努力,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同时要求印方提供可信证据。
国际上,联合国安理会4月25日发表声明,谴责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恐怖袭击,强调任何恐怖主义行为都是不可开脱的犯罪行为,呼吁所有国家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规定打击恐怖行为威胁。然而,安理会并未直接点名批评任何一方,对于局势的调解作用十分有限。

莫迪(资料图)
未来走向,和平与战争的抉择
当前,印巴局势紧张,冲突随时可能进一步升级。若印巴双方都坚持强硬立场,战争的风险将大大增加。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双方虽有试探性进攻,但规模较小且无人员伤亡报告,和平的希望仍然存在。
中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一直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主张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切实得到尊重。前外交部副部长孔铉佑访巴期间表示,中方不愿看到有违国际关系准则的行为,呼吁尽快开展对话。中方这一态度能否得到落实,一方面取决于印巴两国是否愿意放下对抗,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其他国家是否愿意积极推动和平谈判。
印巴冲突不仅影响着两国自身的发展与稳定,还对地区和国际局势产生着重要影响。国际社会应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印巴双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毕竟,在战争的硝烟消散之前,和平才是最珍贵的。在处理印巴关系时,各方都应从长远利益出发,以和平谈判为解决之道,共同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