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天眸芯片重大突破
再登《自然》封面
人民日报消息,清华大学依托精密仪器系的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施路平教授团队,提出一种基于视觉原语的互补双通路类脑视觉感知新范式,研制出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
基于该研究成果的论文《面向开放世界感知、具有互补通路的视觉芯片》(A Vision Chip with Complementary Pathways for Open-world Sensing)作为封面文章,登上今天(2024年5月30日)的《自然》杂志。
这是该团队继异构融合类脑计算“天机芯”后第二次登上 《自然》 杂志封面,标志着在类脑计算和类脑感知两个方向上均取得重要突破。
这一成果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关系?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无人驾驶和具身智能等无人系统在现实社会中不断推广应用,其中,视觉感知作为获取信息的关键途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复杂多变且不可预测的环境中,实现高效、精确且鲁棒的视觉感知依然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清华大学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原语的互补双通路类脑视觉感知新范式。该范式借鉴了人类视觉系统的基本原理,将开放世界的视觉信息拆解为基于视觉原语的信息表示,并通过有机组合这些原语,模仿人视觉系统的特征,形成两条优势互补、信息完备的视觉感知通路。
论文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施路平教授和赵蓉教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