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耶伦,你就别痴心妄想了,美国制造业空心化根本无法扭转 5月9日,美国公共媒体(

耶伦,你就别痴心妄想了,美国制造业空心化根本无法扭转 5月9日,美国公共媒体(APM)经济电台节目“Marketplace”中,谈到耶伦4月初访华以来频频炒作中国电动汽车、太阳能等领域存在所谓“产能过剩”问题,主持人凯·雷斯达尔(Kai Ryssdal)毫不客气地质问耶伦:“有没有可能我们只是在这些领域被中国打败了”;“难道他们的补贴比我们的芯片法案和《通胀削减法案》提供的补贴还要多吗?我们可是投入了数十亿美元。” 看看这位耶伦老太的回答吧:“美国会非常明确地针对这些领域进行投资补贴,但我们不希望看到中国向这些企业提供大量补贴,这会让我们的企业破产”。 看看这组数据,难道美国还不是全球最大规模的行业补贴国吗?美国的《芯片与科学法案》规定的2800亿美元中,520亿用于补贴在美建厂的芯片企业,《通胀削减法案》7400亿美元中,4300亿美元用于补贴电动车等新型行业,对每辆电动汽车补贴达到7500美元。 2024年5月21日,耶伦在德国法兰克福再度炒作起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话题。声称美国及西方盟国必须“以团结的方式”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制造业实力,否则自身产业将处于危险之中。耶伦呼吁美国和欧盟在关键矿产方面加强合作,因为双方的供应链“过度集中在中国”。 难道抱怨中国就能够让美国的制造业空心化不存在了吗?纯属痴心妄想! 自特朗普开始,试图通过提高进口关税重振美国制造。但事与愿违。制造业就业占非农就业的比重从其上任的8.6%反而降至卸任时的8.4%。 拜登看似更加雄心勃勃。自2021年开始,推出《美国救助计划法案》,《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通货膨胀削减法案》,《芯片和科学法案》,规模超过4.2万亿美元。但是,实际数据极度绝望。2022年初至2023年10月,美国非农新增就业累计718.1万人,其中,私人部门服务业新增就业546.3万人,占同期非农新增就业的76.1%,制造业新增就业仅为37.6万人,占同期非农新增就业的5.2%。 1970至2022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2.7%降至10.3%,制造业就业占总非农就业人数之比由24.5%降至8.4%。服务业成为美国经济和就业的主要支柱。增加值占GDP比重由66.3%升至80.9%,就业人数占比69.4%升至86.1%。 自2022年11月以来,美国ISM采购经理人指数都低于区分扩张与收缩的50%阈值。ISM制造业指数低于50%的时间长度已经超过美国历史上大多数经济放缓时期。 美国华盛顿的非政府机构“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副总裁埃泽尔认为,到2025年中国大学毕业的理工科技术专业博士的人数,将会达到接近2倍于美国培养的人数。 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有约77000名理工科(STEM)博士毕业生,几乎是美国(40000名)两倍。而且,如果排除美国的外来留学生,中国的数据约是美国的三倍。中国的42所双一流高校中,有36所在2020年ARWU世界高校排名中进入了前500,有21所进入了前200名。约45%的博士来自双一流高校,约80%的博士来自于中央部委直属高校。 2022年8月,美国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安全与新兴技术研究中心(CSET)发表最新研究报告,以生命科学、地球科学、数学和统计、计算机科学、物理科学、工程、医学,这七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型博士项目对美国的STEM (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水平进行考察。鉴于中国对研究领域的分类与美国不同,报告考察中国STEM水平采用的是中国教育部定义的四个学术领域:科学、工程、农业和医学。中国在过去十年奠定领先地位。 2023年7月24日,美国学者Sam Howell发表《技术竞争:一场人才争夺战》的研究报告,对美国战略产业的STEM人才现状作出分析: 美国半导体行业在多种职位和技能层次上存在短缺。预计到2030年,美国将面临30万名工程师和近9万名熟练技术人员的短缺,而“芯片法案”带来的人才需求增加可能会加剧这一趋势。英特尔公司在美国本土已经难以找到足够的操作员和技术人员来保持晶圆厂的运转。 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羡慕嫉妒恨,等于揭穿了美国根本没有全球化视野的重大发展战略。就像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高级副总裁丹尼尔·伦德(Daniel Runde)说的那样,“我讨厌一带一路,因为它太好了,却不是我们提出的。“一带一路”是一项雄心勃勃而且充满希望的项目,它符合中国的朋友和潜在朋友们的愿望。在大国竞争时代,我们不应要求发展中国家停止与中国的合作,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更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者和投资伙伴。 就从美国自己患病让他人服药的可笑滑稽逻辑来看,美国的制造业要想摆脱空心化,难上加难。波音公司就是最好的证明。#美国制造业空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