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白驹说 2024-04-17 14:41:42

△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

01 蹊跷

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十二月初七,内务府广储司。

一大早,建筑承包商王国栋便兴高采烈地跟着工部监督额腾伊来到了广储司衙门。

作为大学士兼步军统领禄康指定的唯一合作商,一直以来,王国栋独揽步军统领衙门所有的工程项目,这也惹得同行争相眼红,大伙都认为老王绑定了禄康这条粗腿,自然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朝廷的业务虽好,但王国栋却是痛并快乐着,原因无他,这朝廷的银子太难要啦。

主办官员干活时催得紧,可到了付款时却变成了另一副嘴脸,个个拖沓无比。加上经手项目都是大手笔,王国栋就一个体户,时间一长,哪受得了这个,看着账本上冗长的应收账款,王国栋整日皱眉不展。

这不,此前接下了一笔工部修缮城墙的业务,也是一直挂账不付,王国栋往返工部催讨多次,总算让工部侍郎英和开了付款的文书。正因如此,额腾伊今日方才领着王国栋前去广储司结算银子。

广储司司库的态度冷漠,却并未影响王国栋即将拿到银子的那份喜悦之情,即便司库都没拿正眼瞧他,王国栋依旧趴在账房柜面上不停的嘘寒问暖,不敢有丝毫怠慢。

无意间,王国栋用余光瞥到了柜面上放着的另一份文书,定睛一看,老王彻底不淡定了。

这份文书也是来领取工程款,项目是修缮正红旗满蒙汉三旗兵房等工程,总金额七千八百余两。而王国栋之所以会如此吃惊,只因文书上赫然写着的项目甲方不是别人,正是步军统领衙门。

好你个禄康,平日里孝敬银子没少拿,说好的由我独揽步军统领衙门所有工程项目,没成想堂堂大学士居然两面三刀,和我玩起了暗渡陈仓的把戏,简直岂有此理。

王国栋暗骂一句:这事儿没完!

02 大案

嘉庆十四年(1809年)十二月初七,工部衙门。

大堂内,一肚子委屈的王国栋以一种幽怨的眼神盯着禄康,而禄康此时则正在堂内来回踱步,绞尽脑汁回忆着王国栋刚刚提及的工程项目。

生意伙伴王国栋径直找上门来,埋怨自己言而无信,将工程包给他人承接,禄康听罢更是一头雾水。

思来想去,禄康仍然对王国栋所说的项目毫无印象,莫不是工部搞错了?于是,第二天,禄康便找到工部侍郎英和、左侍郎陈希曾,当面查证此事。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工部确实存档了这份发往广储司的结款咨文,但经几人仔细比对后发现,该文用印竟比工部堂印足足小了一分有余。

在场众人齐刷刷倒吸一口凉气,惊愕之余,无不为之脊背发凉……

△清朝官员画像

被冒名的禄康极为恼怒,因此办事效率奇高,两天内便成功逮捕了王书常、谢兴邦等六名嫌犯,而这些人恰恰都是在职或已离职的工部、广储司等处书吏。

伪造工部文书冒领银两,这可是惊天大案,刑部主审官员也不含糊,立即对嫌犯进行逐一审讯,上来就是好一顿严刑拷打。

毕竟都是些文弱书生,哪受得了这等酷刑,不一会儿,一个个就都将罪状一五一十全抖了出来。

原来,底层书吏薪俸微薄,日子过得实在困苦不堪,几人遂碰头商议,都认为伪造文书冒领银钱是条可行的路子。于是,大伙当即分工合作,有负责伪造文书的,有负责雕刻假印的,还有假冒工头的,一番折腾,便犯下了这件大案。

案情浮出水面,但所有人犯供词一致,且都声称这是他们首次作案,作为主审官的军机大臣庆桂等人断定此案绝不会这么简单,就算自己认可,皇上那关也必然难过。随后,更为严酷的连夜熬审拉开序幕。

连审两日,人犯招架不住,终于开始吐露实情,越来越多的同类案件及涉案人员被陆续揪了出来。

经查实,自嘉庆十一年十二月至案发之日,主犯王书常、蔡泳受、吴玉三人伙同一干从犯,三年间先后十四次伪造官印文书,从内务府广储司、户部银库、颜料库、缎匹库等处冒领银两、颜料、缎匹等财物,累计诈骗白银近七万两。

至此,案件真相大白于天下,举国为之哗然。

03 循环

嘉庆十四年(1809年)十二月,北京紫禁城。

嫌犯供词一份接着一份被送入皇城大内,带给嘉庆皇帝颙琰的震惊也是一次大过一次。当震惊达到极限,随之而来的便是皇帝的雷霆之怒。

十二月二十四日,嘉庆颁布上谕,痛斥案犯作奸藐法,情罪重大,实属罪无可恕。王书常等六人依律处死,其余情节较轻者也都从重判处流刑。

仅仅重判几名胆大包天的书吏显然难以平息皇帝的愤怒,大清的硕鼠又何止这些。皇帝对此心知肚明,早在案件审理期间,他就明确表达出自己对眼下吏治状况的强烈不满。

在案发初期十二月十三日的上谕中,嘉庆便毫不客气地怒斥相关官员存在失察之责:“近来,部院衙门堂司各官对于一切奏牍文书都不加细心详核,上月刑部进呈的案由清单就有错粘尾扣之事,如今,内务府对伪造工部假印文领屡次照文发放,毫无觉察,根源就是内务府官员怠玩不职,均属难辞其咎!”

皇帝震怒之下,分管户部、工部、内务府的大学士费淳、礼部尚书王懿德、大学士禄康等大臣不得不上疏请罪。

此后,案件不断升级,嘉庆对涉事官员的不满情绪也随之与日俱增。到了十六日,怒不可遏的嘉庆开始了对第一批涉事官员的处罚,内务府大臣苏楞额、阿明阿、大学士禄康等人因失察而遭降职议处。

等到了结案后的第二天,嘉庆再发上谕,宣布了对所有涉事官员的处罚决定:内务府堂官苏楞额、阿明阿革职;户部堂官禄康、戴衢亨降职留任;工部尚书德瑛降级致仕。另有大批内务府、户部、工部官员被革职、降级乃至流放,惩处各级官员不下百人。

愤恨之余,嘉庆也曾发出这样语重心长的感叹:“朕真正痛恨的并非书吏的屡次诓骗,而是诸位大臣和各部司员的因循疲玩,如今朝廷的弊端无外乎这四个字。如若这次不加以警醒,那后患必将百倍于此案。朕唯有痛下决心想尽办法,等待各位洗心革面,继续辅佐朕成为一代明主。”

嘉庆看似痛定思痛,表现出即将大刀阔斧革新吏治的雄心壮志,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很遗憾,这场暴风骤雨的有效期极其短暂。

由于此案涉事官员众多,一时间,受惩官员纷纷大呼冤枉,恳请朝廷酌情赦免,朝堂因此沸沸扬扬,以致部分政务处理停滞。没过多久,嘉庆先扛不住了,遂下诏法外开恩,涉事官员准许捐复,花钱免灾。

好嘛,能花钱解决的问题,那还是问题吗?官员心头的大石头顿时落了地,纷纷纳捐复职。而本案中受到重罚的苏楞额和阿明阿也在数月后先后得到升迁,再几年后,二人均官复原职。

嘉庆一顿操作猛如虎,到头来不过是杀了几个书吏,朝堂上真正贪腐怠政的硕鼠们不仅安然无恙,反倒因此有恃无恐,朝廷吏治愈发败坏。

实际上,在走过一百多个春夏秋冬后,大清的吏治早已混乱不堪,因此,早在嘉庆初年就有人曾斗胆上疏,力谏皇帝整肃吏治。

△洪亮吉

嘉庆四年,翰林院编修洪亮吉上疏直斥:“数十年来,大清官吏以模棱为晓事,以软弱为良图,以钻营为进取之阶,以苟且为服官之计。遵循这一法则的官员,无不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朝堂因此衣钵相承,牢结而不可解。”

洪亮吉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将乾隆后期吏治乱象揭露无遗,更直接批判正因国家法度宽松才导致官员对国法毫无畏惧之心。

当时,正值嘉庆扳倒巨贪和珅之际,洪亮吉满怀期待,相信刚刚实现亲政的嘉庆必能一扫积弊,有一番大作为。但洪亮吉万万没料到,自己等来的却是皇帝的严厉训斥,紧接着,自己便被扣上妄议朝政、诽谤君王的罪名,流放伊犁。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针砭时弊、忠言进谏的洪亮吉从此在没能重回庙堂,而帝国的硕鼠们却可以屡次花钱捐复,从此高枕无忧。

皇帝一次次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硕鼠岂会消亡……

5 阅读:777

白驹说

简介:坚持讲述真实、有趣的原创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