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首付降至15%,只是增加了房奴群体和拉长了充当房奴的时间而已 把首付降低到只有房价的四分之一,足够优惠了吧?只需要花费15%的钱就可以住进你梦寐以求的大房子或者豪宅!其余的85%就由政府担保银行贷款解决。 那为何要推出如此轰轰烈烈的救市金融举措呢? 因为,房地产市场正常化前提下的去库存,只有两条路径:一是降价,体现出性价比,吸引刚性需求者入市;二是新房和二手房之间形成良性循环,让改善性住房主导资金流动。 但是,即使按照现在官方公开的数据,这两条路都存在严峻的堰塞湖问题: 前三年的数据已经不重要。就看今年1-4月数据即可。因为,这是全国各地密集出台救市政策的爆发阶段。一线二线三线直到四五线城市,都在推动放弃限购,降低利率,以旧换新等各种前所未有的配套政策。 先来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2024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0928亿元,同比下降9.8%;其中,住宅投资23392亿元,下降10.5%。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滑扩大,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4036亿元,同比下降24.9%,新建商品房销售额28067亿元,下降28.3%。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4036亿元,同比下降24.9%。其中,国内贷款5583亿元,下降10.1%;利用外资9亿元,下降46.7%;自筹资金11736亿元,下降10.1%;定金及预收款10002亿元,下降37.2%;个人按揭贷款4953亿元,下降39.7%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0928亿元,同比下降9.8%;其中,住宅投资23392亿元,下降10.5%。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925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3.8%。新建商品房销售额28067亿元,下降28.3%,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1.1%。 截至到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45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7%。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24.5%。 2021年地产融资紧缩政策出台至今,商品房“期房”销售面积已经下滑了超过一半。 当然,你也可以紧盯全面放开的成都、西安、杭州的数据作为参考。因为,它们不约而同押注的都是寄希望于外地人或者新的炒房客来解救当地陷入困局的房地产市场。 相比2021年初地产,当前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已经下降三分之二,投资资金来源规模收缩50%。 今年的最新数据,需要着重关注的是三项:一是一手房和二手房库存是否增加;二是投资增速是否继续下降;三是新增房屋销售数据是否改善。 为什么要关注这三项数据呢?因为,再怎么扭曲经济学原理,但有一条是无法绕过去的,就是供给的平衡。供大于求还是求大于供。 现在推出来的15%的首付优惠政策就是彻底脱离经济学原理,用强扭的瓜不甜解释非常贴切。 当房价处在下跌阶段,供大于求,要想达到坚决出清房地产的人群来说,就是断臂求生。因为握在手里的房子太多了,必然出现踩踏抢跑。对这类人群,亏损15%能够跑路,显然是非常划算的。因为资金盘活了。但是,对于接盘侠来说,亏损15%,意味着首付亏光了 问题出在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拥有最大房源的人群不是刚性需求者,是炒房一族。也就是说,当前最大的房源是炒房人和有钱人之间来回折腾转悠。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主导原则下,自己和自己交易已经不会产生增量资金,越转越亏。所以,只要出现能一次实现跑路目的,伤筋动骨也是不得不选择的手段。而他们的运作手段自然导致一大批入市者的首付化为乌有。况且,至少当前房价对于依靠家庭收入的最大刚性需求群体来说依然高高在上。当这部分人群在一片忽悠声中被动入市,只有一个结果,银行过度放贷和家庭收入不济之间产生巨大矛盾,新的断供潮自然来袭。新的一大批房奴出现,证明前面的死结尚未解开,又形成新的死结。 导致恒大、万科、碧桂园、融创今天的结局,就是和许许多多炒房客想到一起的缘故。#聊聊房奴的思想#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