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象要一层一层的分析,问题也要一层一层的解决,思考“免费的文旅项目要如何活下去”,必然要包含以下几个情况或条件:第一,该项目需要有活下去的必要性;第二,该项目活下去有一定的前置条件且满足这些条件有一定的难度;第三,该项目存在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对于投资商来说,免费的文旅项目是一个“相对麻烦”的概念,因为如果投资只能够依靠“二次消费”来完成,那么就会在项目规划期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但是,确实有一些文旅项目本身很难通过“门票”或其它直接消费来估算回报,这也就为新兴文旅项目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

评价一个文旅项目是否有“活下去”的必要性,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游客数量”。以北京的大栅栏或者南锣鼓巷为例,虽然这两处街巷本身并没有“门票”的概念,但是因为游客的数量足够多,因此相对来说可以带动地区的二次消费。我们评估一个文旅项目,可以赚钱的项目,自然可以活得好好的,如果不能赚钱,那么文旅项目的存在必要条件一定是“游客数量”,否则,优先要想到的就是“止损”了。
二次消费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如果是文旅项目自行运营,那么似乎所有的消费都并非绝对意义上的“二次消费”,但是如果文旅项目只考虑收租金而把经营权出让的话,那么这种“二次消费”的模式最大的受益方会具有不确定性。

所以,本文的想要讨论的是那些具有了一定客流量但是却无法获得足够收入的新兴文旅项目。比如目前一些古代场景重现项目(长期存在)或者一些节庆项目(庙会、灯会、音乐节等等),这样的项目已经具备了“存活”的先决条件,但是却缺少表现的模式,这是当下很多文旅项目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一个简单方法,就是把文旅项目“媒体化”而进行流量变现,这也是一般所说的“赞助模式”。就如同世界杯、奥运会的热门项目相对容易找到广告商的赞助一样,对于一个客流量很大的文旅项目而言,就如同现在网络上拥有着巨大点击量的“网红”一样,其本身已经具有了足够的“媒体价值”,可以让很多商业项目的宣传推广“植入”进来。

举例来说,某一个具有客流量的项目,可以通过地区主管单位与本地区的住宿目的地合作,无论是酒店、民宿、公寓……,向在项目中参观游览的游客提供折扣住宿消费服务,让文旅项目成为一个为本地区生意冷淡的住宿、餐饮、游乐……项目的“客流引导枢纽”。在这样的前提下,文旅项目可以选择收取合作单位的广告费,也可以考虑在合作项目之中分润,甚至是在项目之中占股权等等。
而至于那些既不知道如何赚钱又不知道如何获得客流量的免费文旅项目,从商业角度来说,并没有存活的价值,这里也就不赘述了。
很多朋友觉得我的文章总是喜欢提出问题而不是给出答案,我必须要强调的是,很多解决方案都会牵扯到商业执行层面的细节,一方面,这些细节会牵扯到保密条款;另一方面,我也不大愿意无偿地为别人提供本应付费购买的服务。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