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1.2万元切糕事件最新后续来了,大反转,其实这件事很简单:就是前两天有人在呼和浩特的一个服务区买了些东西,价格上出现了误会。 这个男士对一些所谓的“名贵药材”很感兴趣。他在4月30号的时候,就在哈素海服务区的这个叫“鹿某宝酒行”的店里问了问价格。商家一开始告诉他16元,可后来结账的时候,价格突然冒出来一个12,000元,天呐,这差距也太大了。 男士自己也是工作的人嘛,明显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他就惊了,以为买的是普通点的东西,哪知商家讲的是罗圈话,原来标的是每克的价,不是每斤的。你说,这不坑人嘛! 不过之后,当事人觉得事情闹大了,出面说自己其实当时用“切糕”是打个比方,错怪了人家。他买的实际上是一些特别贵的药材。 这次事件还揭露出了商家的一些不太好的做法。好像那个店里的价格标得不够清楚,玩文字游戏,把克和斤搞混。还有可能用了所谓的“路人托”,就是让顾客放松警惕,结果就是这样,买个药材差点儿掏空腰包。 我看这个事,确实是提醒给大家的,去那些服务区啊或者是旅游的地方买东西,尤其是像药材,珠宝这些,真的要小心点。而且这位男士还道歉了说自己说话不准确。他也提醒说,如果真的遇到价格不合的问题,直接报警也是可以的。 说到价格,我查了一下,像石斛这种药材最贵也就554.4元每斤,鹿茸呢,一克才4.98元。但这位先生所付的,每克居然要16元,是不是太离谱了点。 总之,我觉得这件事最重要的就是提醒我们在消费的时候要更加小心了。不要被那些花言巧语迷了眼,毕竟,钱还是挺不容易赚的嘛。 #1.2万元切糕事件反转#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