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关键在于落实公平公正的重大关切和诉求, 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 其中第十二项规定: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进一步丰富科技创新指数体系,编制更多反映科创企业特色的指数。完善交易所配套产品体系建设。支持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开发科技主题基金产品,提高主动管理能力,积极投向科技型企业。丰富科创板、创业板衍生品供给,积极推进科创50、创业板股指期货和期权研发上市。 第十三项规定:完善融资融券和转融通相关规则。 就这两项措施来说,感觉与新的国九条重点倡导的保护中小投资者离题太远。 从国家层面来讲,对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可谓不遗余力。关于我国资本市场,国家已经出台了三个国九条,都非常突出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2004年1月31日,为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一个国九条)。 提出的目标要求是:重视资本市场的投资回报。要采取切实措施,改变部分上市公司重上市、轻转制、重筹资、轻回报的状况,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为投资者提供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增加财富的机会。 2014年5月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二个国九条)。 着力强调要营造资本市场良好发展环境。核心是坚决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2024年4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第三个国九条。 就像证监会吴清主席对新国九条做出的解读:与前两个“国九条”相比,本次出台的意见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充分体现资本市场的政治性、人民性。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资本市场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更加有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二是充分体现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三是充分体现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特别是针对去年8月以来股市波动暴露出的制度机制、监管执法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及时补短板、强弱项,回应投资者关切,推动解决资本市场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围绕国九条,证监会推动建立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所涉及到的发行监管、上市公司监管、证券公司监管、交易监管等方面的制度规则,紧紧围绕提高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获得感进行深化改革。 4月22日,国务院又专门以“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既善于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始终坚持立足国情因时因势制宜,更加注重运用市场理念设计规则、制定政策,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扎实做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工作。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完善和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切实强化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 但是,从第一个国九条到第三个国九条期间,中国股市却在不遗余力地忙于推出各种水土不服的做空机制。最突出的是,一切做空机制都将中小投资者排除在外。名义上是保护,实际都转化为机构掠夺中小投资者财富的收割机。中国股市也随着做空机制的野蛮生长,证券市场为投资者获得报酬的基本功能被彻底遏制。 保护中小投资者作为一切监管工作的核心,就要大胆革除弊端,倡导公平公正,紧紧围绕保护这一群体的利益和权利,对当前中国股市严重偏移公允性、正当性、甚至和法律相抵触的弊端进行彻底改革。 废除股指期货期权以及融资融券资金门槛限制,赋予所有中小投资者对冲风险的权利。改变当前股指期货期权交易制度。由月交割改为季度交割。对中金所股指期货期权和三大交易所的交易机制有机衔接,无论是T+1还是T+0,两个市场完全统一。废除转融通供给制度。从根本上遏制高频量化交易操纵市场恶意做空等违法违规行为。尤其要坚决打击量化大肆利用不可抗力、意外事件、重大技术故障、重大人为差错等突发性事件恶意做空行为,如果仅仅采取暂停交易、撤销委托、提高高频交易收费标准,收取撤单费用等措施,产生的效果有限,根本改变不了量化在市场中高抛低吸捣糨糊的本性。理由很简单,在我国股市生长出来的依靠交易机制弊端症结生存的资本,最大的利益收割目标就是中小投资者。这个结构存在,其本性就难以根治。按照国九条关于探索适应我国期资本市场业务模式的要求,冻结量化交易,进行深入研讨是最好的举措。 因为,中国股市缺的不是衍生品,更不缺做空机制。相反,做空能量几乎垄断了指数走势。如果还是一味地以完善衍生品为借口,继续不遗余力地扩大做空能量,意味着中国股市吸引长线资金的能力将大打折扣,就像我们的一系列利好举措出台,都在短暂的时间内被化为无形一个道理。 #中国股市不能走牛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