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与保护中小投资者自相矛盾的五个运行机制 我国股市的中小投资者切身利益难以有效

与保护中小投资者自相矛盾的五个运行机制 我国股市的中小投资者切身利益难以有效得到保护的堵点到底是什么?概括起来,主要存在导致于始终没有有效破除长期存在的五个自相矛盾的桎梏。 第一,中国股市为何要设置这么多的金融衍生品? 监管者和专家们一致认为:因为国外的成熟市场都有股指期货期权、融资融券、转融通、注册制,我们怎么能甘居人后,必须有而且要超越他们。所以,国外的季度交割,引进发到这个证券市场就彻底繁衍成为每月交割。因为,这给机构增加了三倍收割中小投资者的机会。 第二,中国股市为何不采取T+0交易,废除涨跌停板交易机制? 1995年,我国沪深交易所将原有的T+0交易改为T+1和涨停板交易机制。面对恢复T+0和废除涨跌停板交易,监管者和专家说,因为我国资本市场还很不成熟。T+0不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绝对不能恢复,涨跌停板绝不能取消,投机之风将会盛行。 管理层对实施T+0的解释,是否存在无法合理解释的冲突? 2023年8月,证监会认为,目前A股市场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持股市值在50万元以下的小散户占比96%,现阶段实行T+0交易可能放大市场投机炒作和操纵风险,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大量运用程序化交易,实行T+0交易将加剧中小投资者的劣势地位,不利于市场公平交易。 显然,这种解释自相矛盾。 纵观中国股市,自废除T+0转而改用T+1交易制度以来,这一改变不仅没有对投机氛围起到丝毫抑制作用,股市更没有走出长期向好的走势。今天的指数点位和历史最高点相比,暴跌超过50%就是最有利的证明。以此同时,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机构们利用转融通、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期权,享受着T+0的独享待遇,涨跌停板也成了机构引诱散户追涨杀跌操纵股价的得力武器。 第三,股指期货、股指股权、融资融券(含转融通)三大交易机制将所有中小投资者拒之门外,缺少了避险机制,如何保护他们的权利? 无论如何理解,将中小投资者拒之门外,意味着失去了所有的避险机制保护。三项交易机制完全变成了机构的独享专利。 中金所期货期权产品申请交易的资金要求:申请开立交易编码前连续5个交易日保证金账户可用资金余额均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 沪深交易所申请期权产品资金要求:申请开户前20个交易日日均托管在其委托的期权经营机构的证券市值与资金账户可用余额(不含通过融资融券交易融入的证券和资金),合计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 融资融券(包括转融通)的资金要求:前二十个交易日的日均资产不低于50万(T-1日的,不含B股,不含泰融E借来的资金;包含我公司理财产品;包括港股通股票的市值)。 按照上海交易所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实施办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证券出借期限顺延超过30个自然日的,借入人与出借人可以协商采取现金方式清偿”。规定就决定了参与转融通的各方都是这一包赚不赔买卖的受益者,为其买单的就是广大中小投资者。那就是转融通落袋为安的途径就是明目张胆地让中小投资者充当接盘侠。 第四,转融通借出股票被抛售,为何出借者的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 受让者或者买到被借出的股票的投资者是否拥有这些股票的所有权?如果没有,这交易算完成了还是没有完成?如果有所有权,出借者怎么还拥有所有权?转融通在中国股市竟然有一股双权的特别待遇。 2010年3月31日两融业务启动以来的走势 我们以A股第一大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公募基金允许参与转融通为例。 2023年8月,证监会确认将ETF纳入转融通标的,封闭式基金、指数基金以及战略配售基金可进行转融通出借。 公募基金是代客理财。股票所有者是基金持有人,把不属于自己的股票借出去就是典型的越俎代庖行为。把相关股票借出去,难道不需要基金持有人同意就可以自己做主吗?而且,基金将投资者托付的资金买入的投资标的通过转融通出借,其逻辑不仅完全背离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使命,更是与投资机构的职责担当完全相悖,反而更像鼓励市场形成更加庞大的投机和做空力量。 第五,梳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条款,为何只剩下一项“有权打官司”? 目前,除了面向整个市场所反复强调的管控举措意外,没有一项专门针对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强有力政策举措。 梳理我们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保护中小投资者最多提及的无非是通过法律捍卫自己的权益。而真正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具体交易机制一概被拒之门外。 而恰恰是禁止中小投资者参与的每一个交易机制或者制度成为机构垄断的专利。其实施利益兑现的路径就是专门针对中小投资者。 如果让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具有这些交易制度的便利,市场各方参与者都享有平等公平的待遇,自负盈亏理所当然,至少中小投资者不会整日被虎视眈眈,被动挨宰。 保护中小投资者作为一切监管工作的核心,就要大胆革除弊端,倡导公平公正,对当前中国股市严重偏移公允性、正当性、甚至和法律相抵触的弊端进行彻底改革。 #中国股市不能走牛的原因是什么#

评论列表

看淡想开
看淡想开 1
2024-04-24 21:12
“部分”券商 基金和上市公司就和足球参与方一样,合谋好谁赢谁输,演给球迷看。我目前的操作原则是不买不卖,更从来没有买过基金。不操作它赚谁的钱,它可以让我亏钱,但它赚不到我的钱,我认为这应该是最佳策略也是无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