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日军把一群中国百姓逼到坑边,拿机枪扫射。枪声一响,一个17岁的少年装死跳到坑里。少年本想等日军走后再爬出去,谁知日军临走前,往坑里浇上汽油,点了一把火……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开始了长达6周的血腥屠杀。在这场人类历史上最残暴的暴行中,无数平民百姓惨遭杀戮。左润德一家就是其中之一。
日军的铁蹄在1937年11月渐渐逼近南京城下。守城的国军司令唐生智信誓旦旦要与南京共存亡,但在日军攻城时,他却弃城而逃。这也使得南京在12月13日被日军攻陷。
占领南京后,日军的指挥官朝香宫鸠彦王下达命令,将所有俘虏全部杀掉。刹那间,屠刀染红了南京的土地。
左润德一家根本来不及逃难,噩梦也随之开始。屠城的第二天,一队日军闯进了左润德家所在的棚户区。他们粗暴地将左润德等七八个男青年从家中拽出,押到一个院子里跪下。
左润德心中满是惊恐和不确定,他不知道日军要干什么。突然,一声凄厉的惨叫打破了紧绷的氛围,在最边上的青年应声倒地,背上的鲜血汩汩流出。很快,第二个,第三个……日军举起染血的刺刀,一个个刺向这些手无寸铁的青年。
转瞬间,几具尸体已经横陈院中。左润德知道大难临头,他偷偷瞄了瞄身旁的一位邻居,两人心照不宣,猛地跳起来想要逃跑。日军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等回过神时,左润德和他的同伴已经冲出了院门。
身后传来"砰砰"的枪声,子弹贴着左润德擦过。凭着求生的本能,他拼命奔跑,终于甩开了日军,找了一个隐蔽的角落藏了起来。入夜后,左润德突然闻到一股刺鼻的焦糊味。
他小心翼翼地探出头,发现附近的卫生所竟然着火了!乡亲们纷纷跑出来救火,就在这时,日军从暗处冲了出来,疯狂扫射。惨叫声不绝于耳,尸体被日军拖到熊熊烈火中焚烧。左润德目睹乡亲们的惨状,浑身颤抖,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不幸的是他又被抓住了,他们把他和其他人赶到一个大坑边,然后一排日军举枪对着坑里扫射,直到再没有一个人动弹。
左润德被一个丧命的同胞挡住,他在尸体堆里躲过一劫,但是他不敢轻举妄动。果然傍晚时分,日军又把一批中国人赶到坑边,用机枪扫射,将尸体推入坑中焚烧。这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景象深深烙印在左润德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家园被毁、亲人被杀的仇恨在他心中燃烧。等到日军稍稍撤离后,他偷偷离开南京。虽然他活了下来,但是这个17岁的少年从此变成了孤身一人。
左润德本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以拉车为生,母亲则靠捡破烂贴补家用。虽然清贫,一家五口人的日子还算其乐融融。
左润德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妹妹,她们常常缠着哥哥讲故事,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常常回荡在简陋的棚屋里,这样的生活他再也回不去了。
1945年8月,当他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时,禁不住泪流满面。作为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之一,左润德亲眼看到了日军的滔天罪行。那段惨痛的记忆,将永远铭刻在他的心中。
南京的沦陷,并不意味着中华民族的屈服。相反,它唤醒了全民族的抗争意识。从一开始的消极抵抗,到后来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中国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不屈的凯歌。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30万同胞惨遭杀戮,数万妇女被奸污。左润德的经历只是这场浩劫中一个缩影。时至今日,我们缅怀那些在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同胞,更要铭记这段历史,吸取教训,坚定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决心。
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左润德的故事警示着后人,勿忘国耻,爱我中华。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只有世界和平,人类才能免于战火的洗礼。让我们携手共创美好未来,告慰那些为民族独立而献身的先烈英灵!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