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小李查出了癌,他之前跟我关系一直不大对头,属于互相看不顺眼。 公司组织捐款救助,大部分同事们都捐几百块钱,我脑袋一热,想到他这下子生病了挺可怜的。我一咬牙,捐了10000块,成了捐得最多的。 这事儿后来传到他耳朵里了,他给我打电话,一开口就是带着哭腔,说话断断续续的,说自己没想到我会捐这么多。我当时也没想到,毕竟他平时那么要强,这下子病得这么重,还能给我打电话道谢。 我跟他开玩笑说,等你好了,回来继续跟我作对呗。他听了居然笑了,我也跟着笑了。 但可惜他没那么幸运,手术两个月后癌细胞转移了,他很快没了。 第二年,我离开了公司,有了新的工作,忙碌的生活让我忘记了小李。 不久前,前同事张盼打电话来,说要见我,给我一笔钱。 遇到张盼后,张盼递给我一封信封,说里面有一万二千元,是他父母还给我的,我呆住了。 原来,在他去世之前,他向父母说,他活不了了,唯一放不下的就是还拿了同事的救助,他一辈子没白拿过别人的... 他还留下了一张纸条,在每个同事的名字后面标明了捐款金额。在他生前联系最多,关系最好的张盼名字后面,他留下了一串歪歪扭扭的电话号码... 五年后,他的父母找到了前同事张盼,并委托他把钱转给我们。 信封上写看我的名字,信封很重,每一张钞票似乎都散发着泥土的香味。我问张盼,为什么多出2000元。 张盼说,每个人都多,老人说了,多出来的是利息。 我的眼睛模糊了,我被这质朴的承诺震惊了!张盼说,这是他父母的心意,他们觉得能帮自己的孩子不亏欠,他们也可以放心了! 我告诉前同事,我不能接受这笔钱,因为这是两个老人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老人们比我更需要这笔钱,何况当初我是捐的! 张盼说,你的想法和我一样! 我们联系了当初还捐钱的好几位同事,一起下乡,打算把钱还给了他的父母。 他父母都在家,看见我们,老泪纵横。 为了给儿子治病,老两口借了20多万外债。儿子去世后,想起儿子生前的遗憾,老两口决定打工还债。 两位60多岁的农村老人,这六年来,边种地边打零工,不知道吃了多少泡菜馒头白开水,才还够了钱。 小李的父亲还说,事实上,他得感谢这些外债,支持她和老伴度过了最悲伤的岁月,这也算是一种情感寄托。 回来的路上,张盼接到了小李妈妈的电话:孩子,你们怎么能把钱放在枕头下面呢? 张盼说:阿姨,其实你已经把钱还给我们了。 我俩相视一笑,他知道,我明白他。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