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7名弹尽粮绝的志愿军战士,被英军重重包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19岁小战士郑起用足最后一丝力气,吹响了冲锋号。没想到这一吹,却吹出了一个特等功。 (在阅读文章之前,您可以先点击一下关注,以便后续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 郑起,在战争年代中一个立下特等功,荣获二级英雄称号的战士,他的事迹一直到今天,都仍然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回忆。 新中国成立后,战争并没有立刻停止,抗美援朝战争的打响,又让无数战士奋斗在一线战场,郑起就是其中之一。 1951年,马上就要迎来一年一度的春节,然而志愿军战士们还在为和平而战,这时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釜谷里战斗。 从东海岸西至临津江,这二百多公里的战线上,志愿军们对着联合国军发起猛攻,一路打破敌军的防线。 然而我军正处于优势地位的时候,联合国军为了抵御我军继续进攻,派出了英军精锐部队第29旅的皇家来复枪团朝我军突击,达到掩护其大部队撤退的目的。 釜谷里作为重要岔口,能否守住这里就成为了他们能否“活命”重要转折,所以也不难想象,英军在这场战斗中的攻击力有多强。 那么阻止敌军逃窜的任务,就交给了郑起所在的志愿军347团钢铁七连,面对敌军的强势进攻,战士们奋起反抗。 在一次次的进攻下,虽然我军守住了这个高地,但是却已经伤亡惨重,在这个部队中可以指挥作战的领导们,一个个冲在前线死的死,伤的伤。 连长也身负重伤,于是连长将指挥作战的任务交给了郑起。 当时的郑起也只不过是一个部队中的司号员,并且年纪也只有19岁,这一重任无疑让他倍感压力,但是他的心中只知道一个信念,就是不管怎么样都要坚守到底。 于是,尽管联队已经就剩十七个人,他们还是鼓起信心,郑起将战士们分成了三个战斗小组。 战士们齐心协力,奇迹般地以少胜多,打退了敌军多次进攻,可是随着战争的进行,几人得手里的子弹越打越少,枪手李家福连枪都打坏了。 于是郑起便让战友打掩护,在枪林弹雨中,冒着危险到已经战死的敌军幅附近搜刮子弹和枪支,一下子就搜集到了不少军事武器。 郑起带领着战士们就这样抵御了一波又一波的敌军进攻,可是我军战士却也倒下了一个又一个,此时进攻的敌军已经不知道是我军的多少倍了。 只知道我军的阵地上,就只剩下了郑起在内的七名战士,眼看着已经要“交代”在这了,郑起也始终没有退缩,子弹没了就刺刀,要战斗到最后一秒。 这时几人手中,就仅剩不多的手榴弹和一点子弹,可是英军的进攻确实异常凶猛,光是坦克就有六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郑起决定,等到英军快到跟前的时候,大家最后奋力反击。 在英军已经越来越近的时候,郑起一声令下,七个战士们将手榴弹全部一起扔向敌军,这时的战士们已经真正弹尽粮绝了,一颗子弹都没有了。 于是在准备牺牲前,郑起拿起自己的军号,想要在牺牲前,最后吹一吹号角,他挺直了满是伤痕的身体,用尽全力,将手中的号角吹响了。 然而下一秒,奇迹出现了,英军在听到声音后,不仅停止了进攻的动作,反而被惊吓的立刻向后逃窜,郑起见状,他一遍又一遍的吹响号角。 嘴角都吹的流血,而英军在跑到了公路上后,我军主力开始奋力进攻,不一会儿,英军就和烧着的汽车化成了一团熊熊大火。 就这样,郑起带领着战士们奇迹般的死里逃生,不仅如此,还为三四七团主力的进攻打下基础。 这七名战士遍体鳞伤,衣服也早已破烂不堪,他们靠着坚强的意志力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创下了这个奇迹般地一战。 信息来源:郑起(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_百度百科 (baidu.com)#MCN首发激励计划#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