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被毛主席评价“一文顶两坦克师”,在联合国大会放声大笑,乔冠华到底有多强? 19

被毛主席评价“一文顶两坦克师”,在联合国大会放声大笑,乔冠华到底有多强?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楼内,一场会议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台上的主持人正在宣读投票数,大屏幕上的灯有红有绿,过眼望去,还是绿色居多。 这正是关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会议。终于,结果出炉,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正式成为联合国的一员!霎时,全世界的镜头都对准了联合国席上的中国代表——乔冠华。 此时的乔冠华,正因中国席位的恢复感到高兴,在联合国这样庄严的会场上,乔冠华不禁朗笑出声。那样畅怀的一幕,被记者拍下,而这张被命名为“乔的微笑”的照片,成为了当年的最佳新闻照。 而这冠绝全球的“乔的微笑”,并不是乔冠华此生最巅峰,曾被毛主席评价为“一文顶两坦克师”的乔冠华,怎么会简单呢? 1913年3月,在江苏盐城,乔冠华出生了。 说起江苏盐城,那可是个名家辈出之地。古时有陈琳、陆秀夫;今有乔冠华、李国文、曹文轩。 与这些名人一样,乔冠华幼时是个神童,出身良好的乔冠华自小就展现出了在外交上不凡的天赋。在受到了良好教育后,乔冠华很快练就了过目不忘、七步成诗、出口成章的本事。 这样的本事当然不会像平常人一样发展,很快,16岁的乔冠华便成为了清华大学的一名学生,在乔冠华20岁时,他便顺利地从清华毕业,前往日本留学。这样的经历放在现在或许是稀松平常,但是在那个年代,却是十分凤毛麟角的存在了。 但是,老话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怎么会比得上自己家的生活呢?后来,由于与某个政治组织关系过于熟稔,乔冠华最终被日本政府驱逐出境,结束了留学生涯。这样的经历,也算得上是乔冠华顺风顺水的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坎坷了。 与乔冠华同期的名人,还有一位名叫胡乔木的人。当时在二人之间,还发生了一件趣事儿。当时,乔冠华以自己的笔名“乔木”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正好被胡乔木的妹妹看见了,以为是哥哥按照文章的地址专门写了一封信给乔冠华,最终,还是在主席的帮助下,两人之间的误会才得以解开。 直到1935年,乔冠华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二个巅峰。那时的乔冠华正在德国图宾根大学留学,主修哲学,并且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从图宾根大学毕业,拿到了哲学博士的学位。那时,二战爆发的临界点即将来临,作为哲学高材生的乔冠华,自然是不会放弃这么好的议题。 于是,在一定的研究后,乔冠华对战争的形势具备一定的了解。1940年,乔冠华在香港的一家咖啡馆当着中外记者的面,说出了一句令人震惊的话:“三天之后,巴黎会不战而降。” 此话一出,引得世界震惊,一个20多岁的青年,怎么会知道二战的走向呢?果不其然,三天后,法国正如乔冠华所说的不战而降。此后,乔冠华还发表了一篇名叫《法国的崩溃》的文章,以此表达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为什么是在香港呢?那是因为乔冠华早就已经回国,奋斗在祖国的一线战场。当然,作为一名文人,乔冠华是不可能真的站上战场的。他只能如当年的鲁迅先生一般,乔冠华以笔为枪,以文为弹,站上了思想的战场。 由于是哲学博士,乔冠华发表的文章观点犀利、脍炙人口,引发一众民众的好评。这样的好评让乔冠华在国内声名鹊起,乔冠华的文章甚至还传到了毛主席的手上。 在一次谈话中,毛主席与人提起“乔木”的文章,大赞其文风犀利:“若是将文学比作战场,那么乔冠华一人便可抵场上两个坦克师”。 于是,就在这样的努力下,乔冠华在36岁时,正式站在了中国外交的战场上,成为了一名为中国外交奋斗的新时代结出的外交家。也正是因为成为了外交家,才有了开头的“乔的微笑”。 可以说,乔冠华不仅仅是中国顺利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见证者、参与者;也是中国外交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