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百姓遭遇饥荒时,为何不选择捕鱼打猎来维持生计呢?相比啃树皮、吃蚂蚱,捕捉鱼类、狩猎野味似乎更为合理。 粮食从古至今,在人们的生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一天都离不开,所以饥荒对于百姓的灾难程度可想而知,苦不堪言。 然而在古代物资匮乏,生产力低下的年代,百姓们连最基本的饥饱问题都难以解决,面对饥荒,古人想方设法的找寻可以吃的东西,甚至连难以下咽的树皮草根都吃进肚子里。 在怀着对处于饥荒的古人感到心疼之外,还有人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古人宁愿吃难以下咽的东西,也不去捕鱼打猎,难道野味不比树皮好吃吗? 现代人对于饥荒或许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饥荒就是吃不饱饭,饿饿肚子那么简单,实际上,饥荒的灾难程度要远比想象中严重。 百姓能够有口吃的维持生命就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不是有这坚强意志就能够抵抗过去的,百姓会被活活饿死。 如果好奇为什么百姓不去抓捕野味,那么就要先了解一下古时为什么会造成饥荒。 古代农业无论是生产工具还是生产水平,都是比较落后,要依赖于自然条件的,所以能够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也有很多。 比如干旱、洪涝、蝗灾等等自然灾害,古人面对这些问题往往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一旦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就会大幅度减少,导致饥荒。 更可怕的是持续的时间,如果是短时间的粮食减产,或许还能够撑过去,但是有些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都是以年为单位计算,日积月累下百姓早已民不聊生。 再加上古代的封建等级制度严明,百姓的地位往往都是最底层的,一些统治者对百姓的生活毫不关心,甚至还常常剥削百姓。 百姓日子越来越苦,能够勉强维持生计就很好了,更不用说有富余的粮食,再加上古代时期兵荒马乱,动不动就爆发战争。 战争所带来的动乱,对百姓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同样也会破坏农业生产,所以综合看来,古时造成饥荒的原因有很多种,那么百姓为何不选择捕鱼打猎呢? 首先要知道,中国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河流的,很多地方并没有充足的水源,所以这与地理位置有着很大的关系。 就算居住的地区河流密布,但是想要捕捉合理的鱼虾也是很困难的,许多百姓是不会冒险去险峻的河流捕捞水货。 况且造成饥荒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为干旱,这样一来,水资源都是相当的匮乏,甚至一些河流都已经到了没有一滴水的程度了。 所以自然灾害并不只是人没有粮食吃那么简单,破坏的是整个生态系统,鱼虾也会遭到危害,河里就算有鱼虾,也经不起打捞,就算老百姓想吃,也根本打捞不到。 同时自然灾害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损害程度,导致水资源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河里的鱼虾也早就已经失去了健康的坏境,身上极有可能带着病毒。 人要是吃了带有病毒的肉类,在引发一些传染病,就更得不偿失,所以相比之下,草根树皮能够成为当时人们选择充饥的东西,一定是有道理的。 长时间的饥饿已经让百姓的身体失去了健康,严重的营养不良导致身体出现了许多问题,所以在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也需要吃一些在肚子里面好消化还能充饥的东西。 再加上物资匮乏,土地上一望无际如同荒漠,而草根和树皮数量庞大,各地都有,自然也就成为了人们极端条件下充饥的首选。 虽然干干巴巴并没有营养价值,但是其中却富含了糖分和纤维,能够一定程度上给予人体所需要的能量。 只不过树皮草根得到口感不用说也知道,非常的难以下咽,而且还要适量,但这也是百姓们没有办法的选择,否则连生命都要保不住。 所以在那个时期,没有食物的百姓吃树皮草根也是无奈之举。#MCN首发激励计划#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