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各位朋友!咱都知道高血压这毛病,简直就是全球健康的 “头号大敌”,在咱们国家,受它困扰的人多达约 2.45 亿呢。对于那些需要一辈子和降压药打交道的朋友来说,心里肯定老琢磨一个事儿:能不能一直用同一种降压药呢?今天,咱就敞开了唠唠这话题。不过在这之前,咱先得搞清楚高血压是咋诊断的,它又会带来啥严重后果。
高血压的诊断门道
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里说的,在没吃降压药的情况下,不是同一天,分 3 次测量血压,如果收缩压达到或超过 140mmHg,或者舒张压达到或超过 90mmHg,那就可以判定是高血压了。这里面可有几个容易搞错的地儿,大家可得仔细听好咯。
其一,整个诊断的大前提是没吃降压药。啥意思呢?就是吃了降压药后,即便血压看着正常,也不能说明你没高血压这病。其二,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据,只要有一个达标就行。比如说,收缩压到了 140mmHg,或者舒张压到了 90mmHg,就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了。其三,诊断条件之间是 “和 / 或” 关系,简单讲,满足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就能被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可怕威力
血压一升高,那可是心脑血管疾病的 “独一份” 危险因素。啥概念呢?就是哪怕没有其他坏因素掺和,光高血压自己,就能把心脑血管系统搅得一团糟。有统计数据为证,收缩压每往上蹿 10mmHg,中风的风险就跟着涨 50%。长期没控制住的高血压,还会引发心肌肥厚、肾功能衰竭、视网膜病变、主动脉夹层这些让人头疼的疾病。而且啊,要是血压长期不达标,代谢也会跟着乱套,糖尿病、高脂血症也会跟着加速发展。研究还发现,收缩压要是能降个 5mmHg,中风风险能降 34%,冠心病风险能降 21%。所以啊,各国指南都再三强调:把血压稳稳当当、持续地控制住,这才是治疗高血压的关键中的关键。而降压药,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得力 “小助手”。

常见降压药大盘点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一线降压药有五大类。
利尿剂,它主要靠减少身体里的血容量来降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和盐敏感型高血压患者比较适用。不过呢,它也有点小 “脾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低钾、尿酸升高等问题。
钙通道阻滞剂,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地平类降压药,主要通过扩张血管来降低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用着挺合适。但它也有副作用,像下肢水肿、头痛、牙龈增生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分别就是普利类降压药和沙坦类降压药,它们靠抑制肾素系统来发挥作用,有糖尿病、肾病、心衰的高血压患者用它们比较好。不过,普利类降压药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干咳,让人挺难受的。
β 受体阻滞剂,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洛尔类降压药,通过减慢心率来降压,合并有心绞痛、快速心律失常的高血压患者用它挺靠谱。但它也会带来心动过缓、乏力等常见副作用。
把这些基础知识了解清楚了,咱们就该直奔今天的核心问题了:高血压患者到底能不能长期吃同一种降压药呢?

降压药会有耐药性吗?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咱不能只看表面,还得深挖背后的逻辑。大家会问这个问题,说到底,是不确定降压药会不会产生耐药性。啥是耐药性呢?就是病原体或者肿瘤细胞对药物作用有了耐受性,药物对它们的效果变差,甚至干脆不管用了。这情况一出现,药物治疗效果就大打折扣,病可能就治不好,还容易反复。不过,仔细瞧瞧耐药性的定义,细心的朋友可能就发现了,耐药性主要出现在细菌、病毒、真菌和肿瘤细胞身上。为啥会这样呢?根本原因就俩字:变化。病原体和肿瘤细胞能通过基因变异发生改变,从而躲开药物的 “攻击”。但高血压这事儿可不一样,高血压又不会变异,所以根本产生不了耐药性。
可能有的朋友要反驳了:“你说降压药不会耐药,可生活里为啥好多人吃着吃着降压药,效果就不行了呢?” 咱不否认有这种情况,但得清楚,这可不是耐药性闹的。真正的原因是疾病在发展。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人身体里的动脉硬化会越来越严重,原本管用的药,就有点应付不来了。这时候,咱们要么增加药的剂量,要么联合用好几种药一起上。

满足这些别轻易换药
咱们再把 “长期服用同一种降压药” 这个问题拆开看看。能提出长期服用,起码说明两个事儿。一是一开始这降压药挺有效,要是没效果,大家根本不会想着长期用。二是到现在为止,这药的作用一直挺稳定,血压控制得还不错。在这种情况下,继续用下去,效果是能预见的,可要是换药,结果就不好说了。用一个确定有效的结果,去换一个不确定的,这显然不是个明智的选择。所以啊,只要满足下面这 3 个条件,就别轻易换降压药。
血压达标且稳定:用常规剂量的药,就能把血压稳稳控制在 140/90mmHg 以下。
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比如说只是单纯的高血压,没合并糖尿病、肾病这些其他毛病。
药物耐受性良好:吃了药以后,没有出现肝肾损伤等让人不舒服的不良反应。

这些情况得换药
说完了不用换药的情况,那啥时候得换降压药呢?同样有 3 种情况。
血压持续过高:要是血压一直处在 160/100mmHg 及以上,懂点医学知识的朋友都知道,这血压可太危险了,时间长了,各种并发症肯定找上门,这时候就得加强治疗,考虑换药了。
新发并发症:如果新出现了并发症,这也说明血压控制得不好,或者还有没解决的问题。举个例子,要是确诊了糖尿病,这时候就得把降压药换成普利类或沙坦类,这样对控制疾病和预防并发症更有好处。

不良反应难忍受:药物有疗效,就难免有副作用,这俩就像一对 “孪生兄弟”,甩都甩不掉。只要想用药物治病,就得承担点风险。很多朋友对长期吃的药,特别担心副作用。要是吃药过程中,出现了让人实在受不了的副作用,比如说吃普利类降压药,一直干咳,怎么都好不了,那该换药就得换药。
说到底,能不能长期吃同一种降压药,没有绝对的答案。这就跟穿鞋一样,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的脚知道。要是一种降压药能把血压控制得稳稳当当,还没啥明显副作用,长期吃下去也没啥问题。在用药这件事儿上,可别太死板。要多跟医生交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降压药。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