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古代没有现代医疗设备,骨折了该怎么办呢?军队里的那些老军医靠谱不?   在古代战

古代没有现代医疗设备,骨折了该怎么办呢?军队里的那些老军医靠谱不?   在古代战乱时期,社会更加动荡不安,战士们在战场上打仗,难免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创伤,为了让伤员们得及时救助,降低人员损失,所以后方救援力量,就必须要跟上。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毕竟不是现代,有许多先进的技术在当时并不存在,所以古人骨折了当时都是如何处理的?军队里的老军医真的靠谱吗?   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除了冲在前线的战士们,还有一群人的身影异常忙碌,那就是部队中的军医。   军医的数量要远远少于士兵的数量,所以他们竭尽全力地抢救着从战场上下来的每一位伤员,和时间进行赛跑。   凶残的战场上往往会出现许多伤情非常严重的伤员,几乎全部都是外伤,所以军医们掌握外科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在古代,各项技术都不发达,所以最开始,古人面对外伤甚至是骨折,也只是进行简单的清理和包扎,甚至就只是将麻和丝织品缠在伤口上进行拆绕固定,来减轻痛苦。   再到后来的魏晋时期,面对骨折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古人已经知道要将受伤的部位进行固定,医生们也开始使用竹片来夹住骨折部位,防止骨头二次移动。   虽然我们现在来看,认为是非常简单的操作,但是放在当时,是经过了很长时间沉淀下来的结果,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历史记载中,葛洪则是开创此方法的先例,他用竹片将患者的骨折处进行固定,使受伤部位可以更加稳定,也有医生选择用竹简救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总结,军医们也在尝试着各种各样的治疗办法,到了唐代,蔺道人则又为外伤医疗向前推动了一步。   他将杉木皮用水泡软,然后再将它们削成一片一片的样子,每片之间还要留上一点空隙,在用绳子捆扎好,等待恢复。   这样一来,与用竹片夹相比,反而不会那么生硬死板,还阻碍伤员的活动,并且蔺道人提出了要轻轻活动关节处,对愈合骨折有好处。   到了元代,治疗骨折的办法可以说有了质的飞跃,并且直到现在,这一方法偶都还在沿用。   元朝五代世医危亦林,他发现了如何将病人的脚悬挂起来,进行“拉伸”,利用患者自身的重量做牵引,使髋关节回到该有的位置上。   再通过相应的手法帮助关节复位,只有保持在正确的位置,才会更好的让伤情恢复,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生们的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并且外科医生的工具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齐全,当时没有消毒酒精的时候,古人就会用食用的酒来给伤口消毒。   而军医们也远比想象中要辛苦的多,因为不知要为战士们治病,还要关心他们的饮食和精神状态,甚至在古代军队中行医者,要求也会很多。   比如如果对伤员没有做到应尽的义务,还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不仅如此,他们还要预防疫病出现在军营中。   因为古代带兵打仗,通常环境条件都比较艰苦,可以说是风餐露宿,生存条件降低后,很容易在军中流行起疫病。   这样就会大大降低部队的战斗力,所以军医就需要制作一些预防各类疾病的药物,为战士服用。   总之,虽然在古代并没有像现在一样的先进设备,但是在那样艰苦的的条件下,军医们也尽着自己最大的力量营救患者。   并且通过在深远的历史长河中,军医对应对骨折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这都是古人用智慧和时实践积累出来的结果。   他们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仍然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医学奇迹,现在医学水平的发达也离不开古人的智慧。#MCN首发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