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又没有狮子,但为什么从南到北都是石狮子守门呢? 狮子并非是华夏的产物,可是在历史源远流长的华夏大地上,却充斥着许多石狮子,甚至直到现在,在一些有地位的建筑或是宅院门口,都会放着石狮子。 那么石狮子为何从古至今有着如此高的地位,为何要放石狮子来守门呢? 或许许多人不知道的是,石狮子虽然在我国随处可见,但是追溯到狮子的起源,在古代我国是并没有狮子的存在的。 在历史上,亚洲东部并没有狮子生存,而是广泛分布在南亚和西亚,而中国最早有关狮子的铭文记载,是在汉代出现的, 在东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第一头金毛狮子,因为罕见,所以当时无疑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身形高大,性格凶猛的猛兽,让当时见到狮子的人都感到十分威严,但是由于是进贡得到的珍品,所以把那个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看到狮子的真容。 于是民间也会开始流传一些关于狮子的话题,渐渐的,狮子就被认为是神秘、勇猛且神圣的存在,狮子的形象也从皇宫传到了民间。 因为没有见过狮子的真容,所以关于狮子的传说也非常多,大部分都是将狮子形容的非常勇猛,“瞋目电曜,发声雷响”等都是对于狮子的形容。 但是真正将狮子神化的,是与佛教的结合,狮子在佛教中的地位非常高,所以一般非常有威望的人会被比喻成狮子。 除此之外,文殊菩萨的坐骑也是狮子,所以狮子也就被人们赋予了一种可以驱邪镇魔的能力。 所以人们便开始用狮子的形象雕刻在墙上、石柱上、也开始有了石狮子,寓意着可以守卫保护尊贵的地方。 在寺庙、皇宫、以及一些商铺等场所门口,石狮子的存在就是象征着可以守护这里,来寓意着百姓可以平安祥和的生活。 还有一些官宦家庭和达官贵人的府邸,他们的门前也会用石狮子来镇宅,一方面是为了好的寓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凸显自己的身份尊贵,有威严,也是权力的象征。 也正是因为狮子在民间非常有神秘色彩,被描述的很威猛强大,所以在一些特殊的节日,狮子还被当作供奉的对象。 人们对狮子献上一些贡品,来表达对狮子的崇拜和尊敬,来保佑平安。 对于石狮子的形象,在不同时期也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它们伫立在大门的两边,左为雄,右为雌,雄狮相比较于雌狮,会更加的凶猛威严。 它们昂首挺胸,眼神犀利,张牙舞爪,不自觉就会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既具有百兽之王的风范。 刚开始由于雕刻技术的阻碍,制作出的石狮子相对简单,但随着工具和技术的精进,石狮子的雕刻也越来越精致华丽。 汉晋时期的石狮子就非常矫健刚进,凶猛无比,像极了民间传说的那般凶猛,侧面狮子的形态则是S型,身形非常的矫健。 站起来的石狮子也更加勇猛,就像时刻在警觉的守卫,到了唐代,石狮子的姿势就有了很明显的变化,由原来的站立改为了蹲坐。 坐着的石狮子给人一种既稳重又庄严的感觉,直到现在,中国的石狮子仍然使用坐姿的较多。 等到了宋朝,石狮子的形象不会显得那么单一了,甚至会倾向于加点装饰,狮子的形象也不会完全以凶猛来显现,而是俏皮可爱了不少。 造型也更加趋于圆润,还会在狮子的脚下加一些绣球等装饰,凶猛的狮子透露着可爱,倒显得非常有趣。 渐渐的,狮子已经不单单成为镇宅的作用,而是充斥的人们的入场生活,越来越多的装饰品也有了狮子的元素。 尽管直到那时,仍有很多人没有亲眼见过狮子的真容,但是狮子的形象却充满着人们的生活。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足以证明人们对狮子喜爱的行为就是舞狮,狮子象征着吉祥如意平安,每到过年过节,百姓都会举行舞狮表演。 所以狮子虽然不是产自中国,却被人们赋予了非常美好的寓意,这也是石狮子一直在中国用来守门的原因。 石狮子不仅是一个建筑,更是中华历史文化的传承,在中国有着独特的地位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