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安福路,这条不足900米的网红街道,每天都在上演魔幻现实剧——潮人摆拍、游客打卡,还有一群手持“长枪短炮”的银发摄影师,用镜头编织着一场隐秘的江湖。
最近,一位女教师的怒吼,却让这条街的“潜规则”彻底暴露在阳光下:“天天拍小姑娘的胸和腿,恶不恶心!”
4月15日,语文老师张女士与弟弟路过安福路时,发现一名“老法师”正半蹲着用低角度镜头对准她的裙摆。她当场质问:“你的工作就是偷拍女生敏感部位?”
面对指责,摄影师张老伯坚称自己在“记录城市人文”,甚至搬出同行佐证:“我的作品是纪实,圈内有口碑!”
然而,张女士翻看相机时发现,里面存有大量年轻女性的照片,部分角度疑似走光,低机位拍摄明显针对胸部和腿部。
这一幕,撕开了安福路街拍的遮羞布。
这里被称为“街拍宇宙中心”,但所谓的“人文摄影”,早已异化成一场针对女性的围猎。
有附近居民透露,部分“老法师”以拍摄为借口索要女性微信,甚至将照片上传至付费网站牟利。
更讽刺的是,他们深谙“流量密码”——用“小姑娘真水灵”的赞美麻痹对方,再迅速按下快门。
张女士的维权视频播放量超2000万次,评论区却陷入撕裂:
“未经允许就是偷拍!穿得少≠活该被拍!”
“公共场合拍照不违法,老年人就该被污名化?”
“问题不在街拍,而在动机。需要法律细化,而非情绪审判。”
争议背后,是一场关于权利与自由的博弈。
法律学者指出,即便照片未商用,聚焦隐私部位仍可能侵犯肖像权。
但现实是,法律对“私密部位”的界定模糊,低角度拍裙摆是否算“偷拍”,至今无明确判例。
更耐人寻味的是,张女士自己也被指“双标”——她用手机偷拍对方并上传网络,全程未打码。
这场维权,究竟是正义发声,还是流量游戏?
安福路的冲突并非孤例。
在北京三里屯、成都春熙路,类似事件屡见不鲜。
有网友爆料,工体午夜后的“摄影师”甚至对醉酒女性动手动脚。
而中青报调查显示,72%的街拍纠纷涉及女性被摄者。
一面是摄影师高呼“创作自由”,一面是女性在社交平台倾诉焦虑:“我不知道那些照片会流向哪里,更害怕成为别人的‘素材’。”
这场风波,本质是城市化进程中公共空间使用权的争夺。
安福路居民吐槽,街拍让街区拥挤不堪,“白天要绕道走”;而商家却乐见其成——流量即生意。当“自由”与“隐私”的边界模糊,谁该为混乱买单?
争议倒逼改变,一些探索已悄然开始:
成都太古里设立“街拍许可区”,要求摄影师持证拍摄、禁用长焦镜头;
上海摄影协会发起“文明街拍倡议”,呼吁拍摄前征得同意;
技术赋能:杭州试点“隐私保护摄像头”,检测到异常角度自动报警。
但更根本的,或许是公众意识的觉醒。
正如张女士所言:“希望所有女生遇事不怕事,勇敢站出来。”
而摄影爱好者们也该明白——真正的“人文”,是对人的尊重,而非对身体的窥视。
结语
安福路的风波没有赢家。
“老法师”们失去了街拍的自由,张女士可能面临职业非议,而我们在争论中看清:当镜头成为武器时,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受害者。
或许,答案不在非黑即白的对骂里,而在如何构建一个既包容创意、又捍卫尊严的公共空间。
毕竟,城市的温度,从不该由裙底的角度来丈量。
你怎么看?支持街拍自由,还是呼吁严格约束?欢迎在评论区留下观点。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