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铁原阻击战,彭老总命蔡长元以死抗敌,谁知蔡长元转头下令“全军解散”,可最后他却出色完成任务。 1951年,正值朝鲜战场上的关键时刻。我军在之前的作战中如破竹般推进,目标直指汉城,然而战线过长导致后方补给跟不上,彭老总果断命令撤回至“三八线”附近,进行休整。 此时,美军抓住机会,发起了猛烈的全线反击。他们的目标直指我军的命脉——铁原后勤基地,原来这是美军早已谋划的策略,意在切断我军的补给线。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彭老总决定将63军留守铁原,以赢取大部队撤退的宝贵时间。命令下达后,军长傅崇碧立即指派189师师长蔡长元,用生命为后方工事争取至少三天时间。傅崇碧沉着地向蔡长元传达:“无论代价如何,都要坚守三天。哪怕是牺牲,也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蔡长元,一位经历过多次战役的老将,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深感重压。他深知,与美军装备精良的五万大军相比,他手下不足一万的疲惫士兵几乎无法抵抗。但他的决心和智慧指引他寻找敌人的漏洞——美军在受到侧翼威胁时必须停下来清除威胁。 蔡长元毅然决然地下达了似乎自相矛盾的命令:“全军解散!”这一命令在士兵中引起了混乱和不解,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在如此危急的时刻要选择解散。蔡长元解释道:“我们要以散为合,用小队的形式,分散在铁原各处,为工事赢取时间。”士兵们虽然面对死亡,但仍然高呼:“为祖国,保证完成任务!”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铁原变成了一个由无数小阵地构成的巨大战场。美军虽然装备精良,但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代价。189师的战士们用他们的勇敢和牺牲,成功拖延了敌人,虽然未能完全达到三天的目标,但为大部队的撤退争取了宝贵时间。 随着战斗的进行,铁原的战场情形越发严峻。189师的每一个小队都深入敌后,利用地形优势和游击战术,对美军造成了巨大的麻烦。小队们在密林、山地和沟壑中穿梭,利用每一个可用的自然条件来伏击美军,造成其步步为营,难以快速前进。 蔡长元在战场上四处奔走,指挥着分散的小队进行有序的抵抗。他知道,每一分钟的延迟都可能为后方的工事建设争取到宝贵的时间。每当有小队传来报告,他都会立即调整战术,命令其他小队根据战场情况作出相应的移动和防守。 第二天,当夜幕降临,整个铁原变成了一片硝烟弥漫的战场。美军的轰炸机不断地对铁原进行轰炸,试图以压倒性的火力来摧毁我军的抵抗。但即便在这样绝望的情况下,189师的战士们依然坚守着每一寸土地,他们在爆炸和火光中,坚定地守住自己的阵地,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到了第三天,铁原上的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美军意识到,仅凭常规攻击无法迅速突破189师的防线,便开始对铁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地毯式轰炸。巨大的爆炸声中,许多勇敢的战士倒下了,但他们的牺牲并没有白费。在他们的坚守下,189师成功拖延了敌人的前进速度,为主力部队的安全撤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最终,在战斗的第三天黄昏时分,188师接到了换防的命令,赶到了铁原。他们惊讶地发现,尽管189师已经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他们仍然坚守着阵地。铁原战场上,尽管炮火连天,但189师的旗帜依然在风中飘扬。 蔡长元在最后一次冲锋中受了重伤,但当他得知铁原依然在我方手中时,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满足。他深知,189师的每一位战士都以超乎常人的勇气和牺牲,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最后以189师惨烈而英勇的抗战告终。铁原的阻击战展现了人民军队的不屈不挠和牺牲精神,189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那句命令:“全军解散”,但他们以另一种方式团结起来,为保卫祖国贡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尽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他们的英勇行为为国家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成为了一段难以忘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