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84年,一战士为国捐躯,新婚妻子拒绝改嫁,并生下遗腹子。35年后,妻子和儿子

1984年,一战士为国捐躯,新婚妻子拒绝改嫁,并生下遗腹子。35年后,妻子和儿子来到丈夫墓碑前,她扑倒在丈夫的墓碑前,悲痛大哭。第一次“见到”爸爸的小伙子,也不禁泪如雨下!   (信息来源:人民资讯、红网,在阅读文章之前,您可以先点击一下关注,以便后续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   一天,在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里,出现了一位已经五十多岁的女子,她叫李发英,她和儿子一边走一边找,终于看到了那个让她熟悉的名字——陶荣华。   墓碑上的照片,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李发英再也忍不住心里的情绪,在丈夫的墓碑前崩溃大哭,诉说着三十五年来的种种。   李发英正是烈士陶荣华的妻子,在小时候,两人家就住的很近,所以上学的时候,李发英每天都会路过陶荣华的家。   这么一来二去,两人很快就熟络了,长大后还渐渐对对方生出了爱意,可还没等两人将这层关系戳破,陶荣华就报名参军,报效祖国。   进入部队后,陶荣华给李发英写信示爱,最终两人确定了关系,一晃几年过去了,因为部队特殊性质,所以两人就一直书信往来。   直到陶荣华得到一次探亲的假期,才终于回到家,和李发英举行结婚仪式,成为了正式夫妻。   因为新婚夫妻如胶似漆,所以李发英还跟着陶荣华一起去到了部队里,正当她再度回到老家的时候,她的肚子里,已经怀着一个小宝宝了。   就这样,李发英带着对丈夫的思念和孩子的期盼生活着,眼见肚子一天天变大,很快就到了孩子出生的日子。   孩子出生后,陶荣华还没有见过儿子,所以李发英一直期待着丈夫归来,父子相见的时刻,在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李发英将孩子的照片寄给了陶荣华。   但是没想到,这封信永远没有等到陶荣华亲手打开,在1984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一次战斗中,陶荣华壮烈牺牲。   那封装着孩子照片的信件,一直躺在部队营区,陶荣华到死都没有见到过自己的儿子,甚至是照片,不知情的李发英还在日日期盼着丈夫的回信,丈夫的归来。   可是她等到的,却是陶荣华牺牲的消息,这让她一下子就失去了希望,但是她知道,她不能倒下,她还有孩子,还要照顾丈夫的父母。   因为她答应过丈夫,会照顾好他的爸妈,李发英用瘦弱的肩膀,独子撑起了这个家,家里面有六七亩水稻田和七十亩山林,所有的农活累活都落在了她的身上。   但她毫无怨言,尽管身边的人都劝她还年轻,再找一个,她始终不为所动,因为她将自己接下来的使命,认定为了为丈夫尽忠尽孝。   生活本就不富裕,可麻绳专挑细处断,因为公公的一时失误,将邻居家的山林一把火给烧了,只能将自己的七十亩山林赔给人家。   李发英不怕苦不怕难,一个人带领着一家人生活,用陪伴让陶荣华的父母渐渐走出了失去儿子的痛苦当中。   可是她却始终无法忘怀,尝尝因为对丈夫思念过度而感到无所适从,有一次,因为实在太过悲伤,精神都有些恍惚,李发英脑子里好像什么都没有了,机械性的重复插秧的动作。   等到经过别人提醒,她才反应过来,自己在别人的稻田里插了一下午秧,在她的带领下,一家人的生活渐渐走上正轨。   她省吃俭用,挣到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家里,老人身上,孩子身上,后来儿子长大了,也成家立业了,连孙子都有了。   公公因为身体原因去世了,婆婆则跟着李发英住在四世同堂的家里,被李发英照顾的十分好,一晃三十五年过去了,因为经济原因,她始终没有再去丈夫的墓前看看他。   终于在1999年,在亲戚的帮助下,李发英带着儿子踏上了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的路,这次见面,也是儿子和父亲的第一次“见面”。   因为战争,让无数百姓失去家人,战场上的英雄烈士值得人们怀念赞扬,但烈士的家属同样付出了很多,李发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丈夫的爱。   让我们对所有英雄烈士以及烈士家属,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