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农民冒死救下毛主席,毛主席留字条:“等革命成功了,你就拿着这张字条来找我!”但建国之后老农不仅没有赴约,甚至毛主席主动邀请他到北京见面,他也多次避而不见。 (信息来源:上观新闻、百度百科,在阅读文章之前,您可以先点击一下关注,以便后续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 1929年,为了进行革命工作,毛主席化名杨子任在闽西地区的村落中住了下来,但是没想到的是,毛主席在那里染上了一种疟疾。 这种疾病发作起来,浑身瘫软还乏力,毛主席的身体健康状况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于是闽西特委领导商量,决定将毛主席转移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 最终,让毛主席在住在陈添裕家,陈添裕是一名赤卫队员,一直都是一个忠实可靠的革命同志,所以在毛主席住在他家的时候,陈添裕将毛主席照顾的非常细致。 不仅想着办法给毛主席补充营养,还各处寻求能够一直这种疟疾的草药,毛主席看在眼里,心里十分感动。 然而毛主席的疟疾还没有养好,形势就变得更加严峻,有人将此处有共党的消息告知了敌军。 敌军开始气势汹汹地向牛牯扑赶来,一副势必要拿下此处共党的架势,好在粟裕将军率领一个红军连在此护卫。 在经过激烈的交战后,因为军事力量悬殊,我军还是处于弱势地位,当时中共力量太过于薄弱,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立即撤离。 粟裕将军只能通过战术来拖延时间,给毛主席等人争取撤退时间,必须立即撤退到距离此处十里地的雨顶坪村。 陈添裕得知此消息后,立即带着几个人来护送毛出席和贺子珍,贺子珍当时正好已经怀孕五个月,身体情况并不能经受这样的剧烈运动。 于是他们兵分两路,两个人驾着贺子珍径直前往雨顶坪村,当时毛主席的疟疾还没好,身上瘫软无力,根本没有办法正常行走。 陈添裕二话不说,和另一名队员抬起担架就抬着毛主席从山路上走,但是这样前进速度实在太过于缓慢,眼瞅着枪声都已经要到跟前了。 陈添裕背起毛主席就往山上跑,山上长满了荆棘,因为太过慌乱,陈添裕的鞋子都不知道什么掉了,他顾不上踩着石子和荆棘的疼,一股脑的跑。 心里的目标就只有一个,就是安全的将这名共产党员送到安全地带,因为毛主席来这里为了隐蔽,所以陈添裕并不知道毛主席的身份。 因为另一名队员身材比较矮小,毛主席身材比较高大,所以一路上,只有陈添裕可以背着毛主席,他就这样跑啊跑啊,一下就跑了十里地。 将毛主席安全的送到目的地后,毛主席的内心十分感动,陈添裕的脚早就已经被扎得不成样子,但他没有一句怨言。 期间毛主席的病情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正因为陈添裕等人的竭尽全力,才能让毛主席顺利撤退。 临别前,毛主席写下了一个白纸欠条,上面写着革命结束后,要去找他,但是陈添裕却认为这是一名革命者应该做的,他并不求回报。 所以二十年过去了,陈添裕从来没有想过要邀功,直到1953年国庆节前,陈添裕收到了来自北京的邀请,毛主席邀请他前往北京天安门观礼。 原来,即使几十年过去了,毛主席也一直没有忘记陈添裕的名字,他一直记着这份恩情,但是因为陈添裕的妻子老来得子,准备生产。 所以他让他的堂弟代为前去,到了北京,见到毛主席,毛主席一眼就认出了堂弟是当时“看茶桶的”。 毛主席不仅没有忘记这段经历,更是没有忘记它们的姓名和样貌,足以证明毛主席想要感恩的心。 而正是因为有了众多像陈添裕一般不求回报,一心为国的革命人士,才能有祖国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