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郭德纲问马德华:“徐少华拍了9集的唐僧,怎么就不拍了?”马德华,说:“不就是,为了5块钱”。郭德纲不解地问到:“就因为5块钱吗?当时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在昔日的影视剧组中,一个关于尊严和公平的故事悄然展开,主角是徐少华——一个被观众誉为“最帅唐僧”的年轻演员。这是一个关于他与角色之间纠缠不清的命运,以及因五块钱而产生的波澜。 徐少华的故事开始于他意外接替第一任唐僧汪粤的角色。汪粤,受他人建议的影响,担心角色定型会限制自己的发展,遂决定去国外深造,留下了一个空缺。导演杨洁在这个困境中发现了徐少华,他的形象与气质与唐僧的角色不谋而合,于是徐少华从一个边缘角色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新的唐僧。 那个年代,电视剧的经费十分有限,演员的片酬自然不高。徐少华虽然角色重要,但转变过来时,并未因此获得相应的片酬提升。最初,他对此并未有太多计较,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的片酬竟比饰演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演员少了五块钱。 对徐少华而言,这五块钱不仅是金钱的问题,更是对自己劳动价值的一种否定。在同一剧组,同样辛苦地工作,为何他的报酬要少于他人?导演的解释似乎合情合理——扮演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演员每天需要贴上大量的化妆品,这是一种额外的辛苦。然而,这样的解释并未能平息徐少华心中的不平之气。 徐少华在剧组的日子,每天都是满满的排练和拍摄。身为唐僧,他需要穿着那身大红袍,头戴高高的僧帽,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他都要坚持拍摄。拍摄《西游记》的日子里,他与孙悟空、猪八戒的扮演者一同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一起笑过、累过。 某天,剧组在拍摄一场唐僧被妖怪捉走的戏份。导演对每一个细节都要求精准,徐少华和其他演员反复拍摄,直到满意为止。拍摄结束后,他们一起坐在化妆间里休息,聊天。就在这时,徐少华无意间听到了化妆师和助理讨论演员片酬的事情。 化妆师说:“今天给孙悟空贴假毛真是辛苦,不过他们的片酬比唐僧高那么一点点,也算是辛苦费吧。” 助理回应:“是啊,猪八戒那个肚子,每天贴得他都快受不了了。不过多那五块钱,至少也能让他们觉得有所补偿。” 徐少华听后,内心无比震惊。他没有想到,自己与其他两位主演在同样辛苦的工作下,片酬竟有所不同。尽管他们都笑着将这归结于“辛苦费”,徐少华却感到了一丝不公。 第二天,徐少华找到了导演,询问了片酬的事情。导演耐心地解释了原因,说是因为孙悟空和猪八戒的角色需要特殊化妆,每天的工作比较辛苦,所以给予了额外的补偿。 徐少华听后,虽然没有再多说什么,但他的心中依旧有些不平衡。他回到化妆间,继续他的工作,但心里的那根弦已经紧绷。 几周后,徐少华突然向剧组提出,他需要去山东艺术学院继续深造,无法继续参与拍摄。剧组一片哗然,导演和其他演员都来劝他,希望他能留下来,完成这部剧。 马德华也加入了劝说的行列,他说:“少华,山东艺术学院可以函授,不影响拍摄。我们一起把《西游记》拍完,这将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记忆。” 徐少华听后,只是淡淡地回应:“我已经决定了,谢谢你们。” 徐少华的离开,给剧组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不得不重新寻找唐僧的扮演者,这不仅影响了拍摄进度,也对剧组的士气造成了影响。而徐少华,这位曾经的“最帅唐僧”,也因此错过了随着《西游记》走向辉煌的机会。 他的故事,在剧组内外传为佳话。人们在谈论这段往事时,总是会感慨于徐少华的选择。他的离开,似乎是因为那五块钱的差异,但实际上,背后反映出的是当时影视行业的一些现实问题,包括资金紧张、演员待遇不一等。 徐少华的选择,虽然让他错失了与《西游记》共同成长的机会,但他的故事,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讨论话题——在追求职业发展的同时,如何权衡利益与尊严,如何处理同事间的微妙关系,成为了每一个职场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每个人的选择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考量,徐少华的故事,就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处境中做出的一种选择。它提醒着我们,在职业和生活的道路上,要勇于面对挑战,同时也要深思熟虑,以免留下遗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