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股市还会有牛市吗# 如果强力整顿证券公司弃守职责顶风作案的严重问题,能

#股市还会有牛市吗# 如果强力整顿证券公司弃守职责顶风作案的严重问题,能够有效遏制上市公司质量不断下滑的态势,自然能够增强中长线资金入市的信心。仅仅依靠当前场内存量资金,要推动一轮力度很强的牛市,难度极大。 整顿的重点自然是所谓的头部券商。 打造中国一流投资银行的自信来自哪里?券商屡屡陷入“带病闯关”、“一查就撤”、“一撤了之”的恶性循环。看看近年来他们的实际表现叫人大跌眼镜。内地头部券商大致就是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证券,申万宏源,国泰君安,国信证券,东方证券等。几乎所有的券商都不具备与国际投行咄咄逼人的态势较量资本。这与他们多年依靠吃偏饭、摆摊子收费养成的惰性紧密相关。正因为不具备拓展多品种业务和国际市场的能力,众多券商只能争抢单一的证券承销业务。 2020年3月1日,修订后的《证券法》实施。但是,券商违纪违规违法案件反而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2020年,证监会向证券公司及从业人员发出288张罚单。投行业务为罚单“重灾区”,共收到60张罚单,相比2019年增加33%,都涉及到IPO项目。 2021年,75家券商及相关从业人员被开出266张罚单。海通证券19张最高,其中18张罚单均指向其投行违规。银河证券12张,安信证券11张、申万宏源10张、华西证券9张、中信证券9张、国元证券8张、国金证券和国信证券7张,财通证券、方正证券、华泰证券、兴业证券和中泰证券各6张。 2022年,证监会向证券公司开出罚单382张,涉及58家证券公司、46家分支机构,325名从业人员。其中机构违规154张罚单。所犯情形几乎和上年相同。 2023年,证监会以及上交所、深交所累计对86家券商下发共计295张罚单或监管警示。罚单密度整体超过以往任何年份,顶级券商中信证券依旧位列第一。 铲除证券欺诈带病闯关的毒瘤,彻底打破争相赌博押注争相上市的利益链条,必须从严明保荐制度做起,凡是申请上市者一律实行现场核查监管。注册制已经成为中介机构把毫无业绩支撑甚至是空壳公司大肆包装,以几百倍的市盈率推向市场的最佳挡箭牌。近年来暴露出来的特大财务造假、违规披露“一条龙”的犯罪行为,证明关联方中的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连最起码的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要求履行职责都成了摆设。 机构参与询价机制,如同装神弄鬼。依靠低收入的群体支撑的公募私募基金,作为现有的询价机制中非常重要的参与者,理应本着为投资者负责的态度,认真评估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按照合理、科学的方法,履行好询价机构的职责。但是,动辄超过400倍市盈率的报价几乎都出自公募基金和头部券商。新股大面积大幅度破发正是这种顽疾的直接反应。不少券商实际成为造假者的“守护神”和“带病闯关”的“急先锋”。 券商等中介机构对投资者的误导也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离谱的券商报告,大肆包装企业抬高发行价格,已经形成从会计造假到律师的失职,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乱象链条,也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毒瘤。近年来券商研报质量一降再降,以至于捕风捉影、观点雷同、论证草率。 仔细观察这些年我们的券商所出的投资价值报告,基本贯穿同一个论调:如果提高利率,中国股市必然下跌;实施降息,股市肯定下跌。甚至表现优异的中国经济都被他们视为股市下跌的背锅侠。结论就是中国股市的主旋律就是下跌。甚至头部券商成了追随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华尔街资本阵营屡屡唱空做空的附庸,其席位成了长期以来股指期货期权的最大空方,无异于为境外资本做空中国资本市场创造天赐良机。 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所谓的大牌券商推荐的200多只“金股”,跌得“筋骨分离,面目全非”,超过70%跑输大盘。最流行的口头禅是,北向资金是聪明资金,甚至认为就是投资旗帜,几乎和算命瞎子毫无区别的首席经济学家股评家大行其道。 新的证监会主席上任,至少要把整顿券商队伍作为树立中国股市风清气正的重点领域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