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股市亟待需要对事实上的延伸过度的做空机制进行整顿清理。 我们必须从现实出发,深入思考作为丰富我国衍生品构成的诸多产品,无论是场内还是场外,最终都演绎成了做空利器。 说得再具体些,就是要及时纠正失当政策,遏制衍生品无序泛滥,充分体现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对于中国股市长期将市场弊端归咎于散户过多的论调,2016年6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散户为证券市场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文章,指出有人把高换手率看成A股市场转型升级的包袱,这是一个认知误区。事实上,广大散户为证券市场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直到8年之后的2024年1月22日,新一届政府首次专门召开听取证监会对资本市场运行情况及工作考虑的汇报后,证监会才表态,“我国股市有2.2亿投资者,基金投资者更多,这是我国资本市场最大的市情,也是我们巨大的优势。没有亿万中小投资者的积极参与,就没有资本市场30多年的发展,他们是市场的功臣。” “相比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在信息、资金、工具运用等方面存在劣势,更容易受到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侵害。” “要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对于欺诈发行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行为,坚决重拳打击,让其“倾家荡产、牢底坐穿”。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一体追责,让其痛到不敢再为。 上述表态,句句针对着解决当前中国股市存在的问题症结。为何迟迟未能成为证券市场的主基调? 具体到缺乏公平公正公开症结的交易机制,自然指向量化交易、股指期货期权与现货交易错配机制及其月交割制度。 我们许多推出的许多自认为是活跃市场的交易机制几乎都沦落为做空利器,可谓作茧自缚。面对清晰的法律条款界定,辩解起来也显得理屈词穷。 实事求是地说,在我们的机构眼里,股指期货量化交易唯一的作用就是充分利用交易T+0之便,将其转化为专门掠夺散户财富的的手段而已。 就说量化交易,如果依照《证券法》和《期货和衍生品法》明确规定“不以成交为目的,频繁或者大量申报并撤销申报”的交易行为就必须明令禁止。经过反复缜密论证比较,并就如何完善相关运行机制做出科学合理公正客观的结论后再做决定。近期量化引起的巨大波动更加说明进行深刻检讨修正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而在市场本身处在弱不禁风的状态下,股指期货期权自然就成了专门打压股指洗劫散户的专用道具。特别是目前的股指期货期权已经覆盖80%的市值,而我们期货期权实行T+0,现货T+1交易的错配机制,再采取月交割机制,无疑更加放大了这种程度。如果我们不能对当前明显有利于空方力量堆积的交易制度做出彻底改革,等于为恶意做空者开了方便之门。必须改变当前股指期货期权的月交割制度,实施季度交割,为培养市场做多力量奠定基础。 特别是今年开局中“雪球”场外衍生品的暴雷,不仅助推空方力量恶意做空,而且让投资者亏损累累。而作为投资主力的基金又是这一产品的始作俑者。 自2021年开始,广发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招商证券、中金公司等五家头部券商发力这类重资产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市场交易占占比超过八成以上。 所以说,当前中国股市亟待需要对事实上延伸过度的做空机制进行整顿清理。 #天南地北大拜年##你支持量化被叫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