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年愿望清单# 我的新年对中国股市的愿望清单 第一,对恶意做空市场者施以严刑峻法 市场长期处在弱不禁风状态下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股指期货期权成了专门打压股指的专用道具。期货期权实行T+0,现货T+1交易的错配机制,加之频繁的月交割机制,为恶意做空者大开方便之门。必须将股指期货期权的月交割改为季度交割。对量化交易恶意做空进行严格整顿。 第二,让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发行节奏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31日,A股IPO排队企业达681家,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为7668亿元。 2024年开始,多省市发布新一轮后备上市企业名单。即使注册制已经全面实施,但在地方政府看来,本着狭隘的地域观念和趋之若鹜的心态,将争创上市数量作为典型的政绩工程来抓。必须彻底杜绝这种无视市场弱势状态热衷面子工程的趋势蔓延。 2020年年底,沪深股市上市公司数量为4077家,上交所上市公司家数为1764家,深交所为2313家。沪深两市总市值达80万亿元。2023年年底,境内股票市场共有上市公司5346家。其中,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分别有2263家、2844家和239家。总市值约77.63万亿。三年增加1269家公司,市值反而减少2.37万亿,意味着发行充值速度远远赶不上下跌贬值速度。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谈何投资回报。 第三,严查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回答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是监管者和证券公司职责所在,是一道中国股市监管者和权威部门回答投资者的必答题。至少每个证券公司对各自保荐承销上市的公司做出专题报告应当天经地义。 应当由国家权威审计部门牵头,会同各方面对中国股市33年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查核实,形成实事求是的专题报告向社会公开。 第四,让转融通彻底退出市场供给,切断负面效应不断循环扩散 如果说在过去一年转融通还没有把市场信心彻底击溃的话,那么2024年开年20多个交易日,转融通的一切弊端彻底暴露无遗,原来这就是一个投机做空机构专门用来无限放大绞杀指数和股价,任意挥霍投资者财富的帮凶,是众多利好被化为无形的事端制造者。 尤其是基金业巨头南方基金、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竟然成了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主力机构。其逻辑不仅完全背离代人理财的使命,也彻底戳穿了基金所谓的投资理念。必须予以取缔。 第五,建立股市平准基金,为股市健康发展奠定国家信誉保障 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当前,要重新审视我国三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在新形势下的战略任务定位,瞄准我国资本市场,建立1万亿美元股市平准基金,为全体投资者树立信心决心耐心奠定基础。以央行背书为坚强后盾,果断组建规模庞大的股市平准基金入市,全力推动形成中国股市投资价值发现功能和财富增值投资回报功能的协同效应。 第六,铲除证券欺诈带病闯关的毒瘤,建立中介机构上市公司责任人终身问责制度 铲除证券欺诈带病闯关的毒瘤必须从严明保荐制度做起。为此,必须建立中介机构风险赔偿制度,制定股价保荐承销股价的破发对投资者造成损失追偿赔付制度,彻底刹住超募资金、带病上市、业绩变脸等趋势的不断扩大。证券承销商、保荐人、会计师、律师等一律实行终身问责制。每个上市公司按照募集资金总量的5%提取;对发起当事人、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按其持股以及薪酬中按比例提取;对券商、保荐人以及会计师和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以及当事人从其获得收入中按比例提取。三项提取的资金共同组成每个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保护基金,以确保如果发生恶性欺诈事件后使投资者得到比较充分的赔付,真正把中小股东受到利益侵害时的维权保障落到实处。 第七,大力整顿券商队伍,坚决淘汰害群之马 注册制已经成为中介机构把毫无业绩支撑甚至是空壳公司大肆包装,以几百倍的市盈率推向市场的最佳挡箭牌。近年来暴露出来的特大财务造假、违规披露“一条龙”的犯罪行为,证明关联方中的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连最起码的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要求履行职责都成了摆设。铲除证券欺诈带病闯关的毒瘤,彻底打破争相赌博押注争相上市的利益链条,必须从严明保荐制度做起,凡是申请上市者一律实行现场核查监管。 第八,建立中介机构终身问责制度和风险赔偿制度 证券承销商、保荐人、会计师、律师等一律实行终身问责制。必须彻底取消IPO超募规定,所有承销保荐机构不得从超募资金中提取任何乱立名目的费用,关闭利益输送的闸门,杜绝世所罕见的超募奇迹。 提高中国股市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回报能力,已成成为全社会刻不容缓的重大责任。彻底扭转中国股市与中国经济严重背离局面,也才能使“活跃资本市场,更好支持扩大内需,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更加深入人心。尤其是对促进长期资本形成,提高各类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奠定坚实基础,为形成“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中国股市不能走牛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