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喜欢李谷一
文/司马南
如果是男男女女扎堆喝酒吃肉猜拳行令,酒过三巡,痛快了,扯着嗓子就这么开唱,难忘今宵,难忘今宵,难忘今宵……
烟酒嗓儿,爆破音,身体摇晃,哭腔点缀,完美,圆满,自在,甚至可以再狂野一些,姐就这风格,爱谁谁,你能咋地?我的地盘我做主。
14亿人的年夜仪式,几十年固有的范式被打破,李谷一姐姐唱到李谷一奶奶,几代人的温馨告别画面,和谐典雅暖心的旋律,突然间豁开一道口子,好比年夜饺子,你没打招呼就改成麻辣小龙虾,弄的人没有心理准备啊啊,难免产生应激反应。
不是老百姓挑剔,不是老百姓固执,也不是黄姓女子唱的不好,而是个性化折腾,少数人创新,要照顾大多数人的审美情趣、审美偏好、审美习惯、审美历史。这是个群众路线群众观念问题。
春晚创新有什么不可以吗?
当然可以呀。
且反问一句:老百姓不耐受,有什么不可以吗?
隔壁王奶奶这么宽容的老太太,都觉得这个女子的唱法放这儿不合适,大过年的,这是干啥呀?
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老师连续两年缺席央视春晚,自1984年首次亮相于央视春晚后,李谷一的难忘今宵成为了每年春晚的固定结束曲,一共出现了40次,其中李谷一领唱的多达15次之多。
听着李谷一的难忘今宵,满满都是童年的幸福的回忆,满满的都是“我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的深情告白。
00:00声敲响过后不久,难忘今宵旋律一起,今年的春晚即将进入过去时,惜别之情顿时涌来,人归落雁后,寒梅着花未,远望可以当归,劝君更尽一杯酒,万般思绪上心头。
春节的本意是团圆,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哪里是李谷一在唱,分明是古今国人的大和声啊。
乔羽词,王酩曲,如此完美的词曲结合乃为天意,歌曲推动情感的张力与渗透力直指人心,把温情告别的真挚祝福和来年相逢的殷殷祈盼,表达得淋漓尽致。
此曲极尽典雅,却又贴近百姓,没有啥子距离感,深覆典雅,指意难睹,唯赋颂耳,幸甚至此,歌以明志,演唱欣赏浑然一体也。
为什么,李谷一版本的难忘今宵被几代人普遍接受?
不否认有先入为主的因素,音色优美柔和亲切是其重要原因。
李谷一表演声效丰富感情饱满,几十年前被人诟病的气声唱法,恰恰入耳入心令人难忘。
老百姓反应这么强烈,不知道春晚剧组能不能汲取教训,不知道明年春晚有没有可能把李谷一请回来。
(甲辰正月初五早饭前,写于海花岛椰子树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