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他瞒着妻子,偷偷把一管不明液体,喂自己刚满月的儿子喝下,为了亿万儿童的生命,他不惜以身试药,以子试药。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中国青年网。在阅读文章之前,您可以先点击一下关注,以便后续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 如今随着医学水平的发达,越来越多病症都可以得到妥善的治疗,这些成就的背后,都离不开那些在背后辛苦研究的科研人员。 然而在医学水平并不发达的时候,连医生们都对一些现在看起来没有什么难度的病束手无策,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全国爆发了一场十分棘手的疫情——脊髓灰质炎。 也就是俗称的“小儿麻痹症”,顾名思义,这个病症大部分都是在婴幼儿孩童时期。 这些孩子才刚刚踏进这个世界,还没来得及看一看世间的美好,就要被无情的夺取健康甚至是生命。 那个时候,小儿麻痹症并没有可以用来治疗的药物,而且这个病的死亡率高达将近百分之三十,所以患上这个病的家庭,无疑是陷入了一场悲剧。 就算得到治疗后没有失去生命,患者们也面临着残疾的一生,为了找到这个病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无数科研人员开始研究,顾方舟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从小的生活经历与母亲的教导,顾方舟长大后立志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他坚定的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来他清楚地认识到,光做一名医生,才能救多少人,于是他踏上了研究之路,为了救千千万万人,他出国深造,学习先进技术。 直到1955年,顾方舟学成归来,当时正好处于小儿麻痹症爆发时期,顾方舟刻不容缓的开始研究该如何打败这个“病魔”。 顾方舟被任命为脊灰活疫苗研究协作组组长,和团队的成员一起刻苦钻研,它通过判断国情和所学知识,判断应走减毒活疫苗路线。 为了更投入的研究,他的团队将实验室设在昆明玉案山,条件十分艰苦,可以说除了自然资源丰富,其他要啥啥没有。 但是他知道,全国人民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团队身上,他就算咬紧牙关也要想尽一切办法,经过成员们日夜奋斗,也终于创作出了疫苗。 虽然创造出来了疫苗,但是后面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疫苗能不能用,敢不敢用,有什么副作用,都成为了关键难题。 所以就要通过做实验来判断疫苗研制是否成功,那么谁愿意尝试就是一个难题了,这时候,顾方舟决定,亲自服用。 顾方舟说,自己做出来的东西要是连自己都没有试过,凭什么给别人试,别人拿什么相信你,于是他喝下了那支疫苗。 他的壮举让很多科研人士都感到佩服,也纷纷加入试药队伍,不得不说,科研人员的奉献精神值得敬佩。 幸运的是,在他们尝试疫苗后,身体一切正常,并没有什么危险性,可是有一个问题迎面而来。 因为小儿麻痹症患者都是儿童,疫苗对大人无害,不一定就对孩子无害,成分剂量的差距很有可能让孩子们承受不了。 顾方舟再一次想到了自己,他有孩子,作为科研人员,不能拿亿万儿童的性命开玩笑,他选择了牺牲自己的小家。 1959年,顾方舟趁着妻子不在家,将疫苗忍痛让自己刚生下来才满月的儿子喝下,即使他直到这样做的风险是很有可能失去儿子,或让儿子失去健康。 但是他还是这样做了,万幸的是,疫苗成功了!顾方舟的儿子和其他科研人员的孩子,都没有出现其他症状。 经过严密的监测后,治疗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疫苗终于问世了,但他发现,疫苗味道太苦,很多小孩都比较抗拒。 于是又经过了几年的研究,顾方舟和几位专家成功研制出了“糖丸疫苗”,这样一来,孩子们还会主动去吃,时至今日,还有人能回忆起儿时的甜味。 顾老和那些科研人员的无私奉献,令世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