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会猛然惊觉,他总是是对的!
在导师晚年,他常显得多愁善感。1975年7月,在接受白内障手术五天后,低声吟诵南宋词人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当他吟到“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这一句时,悲伤溢于言表,泪流满面。1976年春节过后,当工作人员播放电影《难忘的战斗》给83岁的老人家观看时,一个场景展示了解放军队伍整齐地进入新解放的城市,市民热烈欢迎,激动的导师泪流不止。
导师的泪水源自于他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深沉爱恋。他时常感到忧虑、孤独、无助,甚至伴有伤感和悲愤。尽管他是一个伟大的人民领袖,用短短三年时间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抵抗了强大的联合国军,建立了两弹一星,将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工业国,但他的成就并不能完全解除他的忧虑。
导师的悲愁源于他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前瞻思维。他深知新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崛起,仍需面对诸多挑战。他希望打破旧时代的束缚,建立一个人民自主、共同富裕的社会,但时间和疾病未能让他完成这一使命。尽管他未能亲眼见证他的理想成真,但他的思想和精神仍然激励着后人。人们终将意识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洞察和远见是正确的,他的理念将永远照亮东方!#转发接龙开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