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段时间,国际局势持续恶化,中美之间关税战也逐渐升温,美国在亚太、印太地区的部署,也开始偏向于战争。不过,就在最近,中国的轰-20还没有展示,结果美国舆论场一直日思夜想的“决战兵器”B-21,却出事了。
从《新华网》了解到的消息,美国军工巨头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对外公开消息,美国上下颇为关注的B-21隐身轰炸机项目出现问题,首批五架原型机的生产深陷成本泥潭,整体项目已经累计亏损超过20亿美元。颇为讽刺的是,因为此前中国试飞了全球首架六代机,这让美国大为不爽,并不顾外界嘲笑,坚持将B-21称作“全球首款六代机”。

从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表态来看,整个项目其实从一开始,就踏入了一个畸形的研发模式。为争夺美国空军订单,诺格公司在竞标时以远低于实际成本的报价,单价5.5亿美元中标。随后通过“设计调整”“工艺升级”等名义不断追加预算,最终导致首批五架原型机生产成本飙升至11.7亿美元,单机成本翻倍。
这一情况,直接影响到的不单是诺格公司这个生产商,甚至直接打破了美国五角大楼的原先定下的计划。美军原计划采购145架B-21以替代老旧的B-1B和B-2轰炸机,但因成本失控被迫将订单砍至100架。即便如此,诺格仍以“产能不足”为由要求追加订单至200架,甚至威胁暂停生产,试图将成本压力转嫁给军方。毫无异味,美国军工复合体已经习惯了,一出事就“绑架”国家的行为逻辑。

不过,有一说一,这事儿,诺格的眼光还真毒。就时间点上来说,特朗普还真可能低头。首先,特朗普急需通过军事项目展示“战略胜利”,掩盖经济政策失败。诺格以停产威胁施压,迫使军方追加预算,为其提供“政治遮羞布”;其次,B-21项目涉及美国40个州的供应链,数万就业岗位成为诺格游说议员的筹码。国会若拒绝拨款,恐引发地方经济震荡,进一步激化两党矛盾。最后,就是中国六代机首飞后,美国为维持“代际优势”,不惜默许军工企业夸大B-21性能,将其包装为“六代机”,实则掩盖技术停滞的真相。
很大程度上来说,B-21的现状,其实也是本质是美国工业空心化的缩影。关键材料依赖进口,通胀与地缘冲突推高成本。诺格承认“低估先进材料消耗量”,折射出本土制造业萎缩导致的供应链脆弱性;而美国高端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比从2000年的12%降至2025年的7%,熟练技工短缺迫使军工企业以高价外包生产,进一步侵蚀利润;而军工复合体为了资本市场,优先追求短期股价而非技术突破。诺格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同比下降7%,却仍将90%现金流用于股票回购,而非研发投入。可以说,美国的系统性衰落,真的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