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体系的腐败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许多患者、医务人员和医疗供应链的参与者都称有切身经历,今年媒体公布的医疗领域的反腐统计数据也印证了这种社会共识。
根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已有180多名医院院长、书记受到调查,多家医药企业的董事长被带走,至少20个省份的纪委监委就医药领域的反腐问题发表了声音。其中官方披露的一些案例更加令人震惊,例如云南普洱的一家医院院长与供应商合谋,在采购设备时抬高了采购价格,一台设备收受回扣高达1600万元,而其实设备本身价格仅为1500万元!
事实上,医疗体系广泛且严重的腐败问题早已引发公众愤怒,也是近年来中国医保支出不断创纪录新高、患者门诊、各类检查、医疗和药费不断飙升,以及医患矛盾频繁升级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公立医院甚至将医院运作视为盈利商业机构的模式,虚报医保、敲诈患者,过度治疗、过度检查普遍存在;一些私立医院则出于利益动机,背离了基本的医疗道德伦理,不仅未能减轻患者痛苦,还加重了许多人的负担与痛苦,甚至导致一些人因受骗而家破人亡。
近期,广东省纪委监委发布了一篇文章,提到中山市坦洲人民医院的前院长罗勇因涉嫌收受设备代理商高额回扣而被查处,涉案金额达近3000万元。在削减回扣款和虚增药物设备价格后,该医院的人均就医成本降低了超过1400元。媒体因此质疑,该医院每年接诊心血管病患者就有2万多人,各科室的患者数量可能要多几倍。一个病人省下的1400元意味着能为病人和医保节省多少开支?更不用说人均降低1400元的背后,对于某些患者个体而言,是一笔天价的支出减轻。
羊毛出在羊身上。为什么过去的人均医疗费用如此高?为什么一个出厂价仅几元的药,在病人手中能卖到上百甚至上千元?除去合理利润,其中涉及太多人从不同环节中获利。药厂为了推销自己的药品,行贿医院采购、医生以及管理人员等,医院收受贿赂后采购特定药品,从而阻挠其他同类药品的进入。患者失去了选择权,医生被迫开出高回扣药品,结果导致患者花费更多,医保负担加重。整个系统性的腐败造成了从供应商到医院再到医生等个别人的获益,而最终产生的成本则转嫁给了患者和国家医保体系。
坦率地说,这正描绘了中国医疗体系的现状。虽然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众多医务人员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然而普遍存在的腐败问题也不容忽视。反而,腐败问题的严重程度和范围之广,以及其新颖多变的形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甚至有很多医护人员自己也成了这些官僚主义和腐败的受害者!
对于如此严重的腐败问题,仅仅依靠常规的轻描淡写式反腐能够阻止吗?肯定是不行的。如果轻描淡写式的反腐可以控制住腐败蔓延,那么腐败也不会成为过去几十年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大风险挑战,医疗领域的腐败也不会如此严重,引起如此强烈的反感。
因此,有人认为医疗领域的反腐更像是一场运动,担心过于激烈的反腐力度会扰乱医疗体系的正常运行纯属杞人忧天。实际上,无论是医疗系统还是其他任何系统,如果运作依赖腐败作为润滑剂,都是不健康的,从长远来看也是最危险的。面对严重的腐败问题,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就像治疗重症疾病一样,医疗领域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需要一场深刻而彻底的改革,像刮骨疗毒一样,剔除多年来依附于医疗行业的灰色利益链条,同时建立起严格的纪律和规则。
因此,我们不应该毫无根据地怀疑这种运动式的整顿是否合理,是否能够产生持久的效果。医疗系统的反腐最终肯定不能仅仅停留在一场风暴或运动中。但是,万事开头难,纠偏必须有所过激。当前的关键是要首先采取有力的反腐措施,遏制住腐败蔓延的势头,然后才能着手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