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年,南海局势波折不断,现已至关键时刻。
菲律宾马科斯政府当前面临重大困境。
马科斯执政初期,意图强化美军事合作,以为借此能稳固自身政治地位。
现实给他浇了盆冷水,自2021年起,美国海军问题频发。
“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在南海撞击海底山脉受损严重,同年,一架F-35C战斗机在航母起降训练中坠入海中。
此事重大,揭示了美军诸多问题,如新型舰载机与航母协同欠佳,以及飞行员训练不足。
疫情爆发后,美军在南海的活动愈发艰难。
多艘航母因舰员感染新冠返回港口,无法持续驻留南海,军事影响力减弱,难以有效支持马科斯政府。
审视东盟国家,其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已有所转变。
以往,东盟各国在南海议题上意见不一,难以达成共识。
南海局势日趋复杂,各方均意识到各自为政不可行,单边行动只会加剧紧张,需共同应对。
东盟国家积极参与“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旨在通过制度化方式处理争端,寻求南海问题平衡,推动区域合作。
马科斯政府对南海持强硬态度,却未获东盟国家支持,反而导致菲律宾在区域合作中日益孤立。
杜特尔特被捕后,副总统莎拉前往海牙声援,称其逮捕为不当之举。
这增强了杜特尔特支持者的团结,导致莎拉的支持率超过马科斯。
菲律宾国内经济本就问题颇多,马科斯执政时,这些问题加剧,经济困境与粮食危机愈发严重。
国内四分之一家庭陷入饥饿,马科斯至今未实现其经济复苏的承诺。
因此,马科斯政府的支持率持续下滑。
中期选举临近,马科斯面临巨大挑战。
与马科斯政府不同,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始终保持稳健立场,态度明确且一贯。
中国坚持和平谈判解争端,积极参与制定“南海行为准则”,并大力推动区域合作。
此举获得东盟国家认可,增强了中国在南海的影响力,使其日益扩大。
这三年,中国在南海问题上耐心应对,策略得当且有效,现已取得显著成果。
马科斯政府此番亲身诠释了“偷鸡不成蚀把米”的道理。
未抱住美国大腿,反失东盟信任,导致国内支持率大幅下降。
这真是得不偿失,既失去了夫人,又折损了兵力,损失惨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