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超市扔馒头到地上让大爷大妈抢,这种廉价促销正在绞杀弱者的尊严

4月13日,山东滨州,网传一超市大爷大妈们争先恐后抢馒头,工作人员把馒头扔到地上,大爷大妈们或蹲或趴或跪在地上抢。超市工

4月13日,山东滨州,网传一超市大爷大妈们争先恐后抢馒头,工作人员把馒头扔到地上,大爷大妈们或蹲或趴或跪在地上抢。超市工作人员回应,这是因为店庆44周年搞活动,馒头便宜,一元四个,不是扔,是怕后面人抢不到。

当超市工作人员将馒头扔到地上,白发苍苍的老人如争食的雏鸟般匍匐拾捡,这场魔幻现实主义的场景在山东滨州某超市真实上演,廉价馒头滚落尘埃的瞬间,惠民的外衣下裸露出商业伦理溃烂的肌理,这不是施舍,而是对底层尊严的系统性羞辱。

超市以“店庆44周年”名义推出1元4个的馒头,本应是惠及民生的暖心之举,但工作人员向地面抛撒食物的动作,却让善意沦为施舍者的傲慢‌12。尽管商家解释“怕后面人抢不到”,但监控画面中老人跪地拾捡的镜头‌3,暴露出活动设计的结构性暴力:将消费者置于“饥饿游戏”式的争夺中,用价格优势掩盖了对弱势群体尊严的漠视‌4。

《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公共场所不得故意制造混乱‌5,而馒头抛撒引发的肢体冲撞、人群聚集,已构成实质性的公共安全隐患。商家以“均沾福利”为借口的野蛮操作,实则是将经营风险转嫁给消费者和社会秩序‌5。万一大爷大妈们在抢馒头中有跌倒碰伤,甚至弄出人命来,超市肯定逃脱不了直接责任。

俯身拾馒头的银发群体,恰是计划经济时代“粮票记忆”的活体见证者。他们对低价食品的执着,既折射出老年人“囤积安全”的集体心理创伤‌3,也暴露出社会保障体系在物价波动面前的脆弱性‌1。当超市利用这种代际心理差异制造营销噱头时,实质是在消费特定群体的生存焦虑。

现场年轻人拍摄上传的短视频,则构成另一重荒诞:抢馒头的大爷大妈们,既是物质匮乏的被动承受者,又成为流量经济中被围观的“奇观”‌4。这种双重剥削机制,将老年人的生活困境娱乐化为网络谈资,进一步消解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共情能力。

真正的惠民促销,不应是“丛林法则”的演练场,应该有专门人员或是志愿志协助分发,这保障了秩序,又维护尊严。商家若能在活动设计中注入人文考量——如提前分装、限购编号、增设安保——完全可避免“抛撒式促销”的伦理困境。

城市公共空间应成为文明温度的放大器,或许,每一个商家在举起“惠民”大旗时,应该先扪心自问,我们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制造新的伤痕?‌当商业行为注入人文关怀,促销才能转化为社会支持的温柔触手。

在馒头滚落尘埃的瞬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某个超市的失范,更是整个商业文明亟待修补的伦理缺口。当企业社会责任沦为财报上的装饰性数据,当弱势关怀异化为营销噱头,这个社会需要一场商业伦理的重构革命

此外,当一元四个的馒头需要靠争抢获取时,社会同时应反思如何筑牢民生保障网,唯有让惠民政策从商家的“施舍冲动”转向系统的“权利供给”,才能避免“抢馒头”闹剧反复上演。

这场馒头争夺战的真正代价,远超过散落在地的几袋面粉制品。它像一面棱镜,折射出商业资本对弱势群体的隐性剥削、代际间的认知鸿沟,以及社会救济机制的迟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