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在这期间有一名清朝的妇女,却因为意外难产,而被夫家认为已经无法再救过来,便直接下葬了。
但是这名妇女下葬之后,却意外的醒了过来,原来她并没有彻底去世,而是一直处于一种昏迷状态。此时的她周围是黑漆漆的棺材板,孤立无援,无论怎样喊都没有人听到,直到300年之后,被专家发现,并大致推测出了妇女生前所遭受的事情。
生产环境的差异如今现代的医疗水平发展迅速,依旧会有女性在分娩时出现羊水栓塞、顺产转剖腹产等等突发事件,有许多的女性在分娩时,还未见到刚出生的婴儿,便不幸去世,可想而知,在古代医疗水平如此落后的时期。
女性分娩时的存活率可以说是更加的低,再加上在那个时代还有去母留子的说法,在面对产妇与胎儿只能保住一个的时候,大多数夫家都会选择保住胎儿,来延续自己的香火,女性的地位以及自尊被踩到了脚底下。
而且直到目前为止,这些封建社会留下来的糟粕思想,依旧存在于男性心中,他们自然而然的认为女性就必须要臣服自己,既要会做饭,会照顾家里的所有人,还要外出去挣钱,有自己的一份事业,还要时刻保持青春靓丽的外形,从而使得有许多的女人在怀孕前后,会出现抑郁的情况。
可即使是这样,依旧有丈夫指责妻子矫情,甚至在妻子怀孕期间发生婚外情。
300年前的干尸形成原因虽然我们无法还原这位300多年前的女性,生前在精神以及心理上遭遇过何种打击,但我们可以通过现场所显示出的干尸形态以及提取组织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女子死前非常的痛苦。
发现干尸的地点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当时有开发商买下了这块地,打算用于建盖楼房,可是就在工人施工挖掘地基的过程中,竟然发现地底下埋藏着一座古墓。
当时的施工人员见势不妙,便立刻向上级请示,后来考古学家来到了这座古墓进行观察,发现古墓的规格并不像平常百姓的规格,挖开之后能够看到里面有一定面积的墓室,从墓地的规模上,可以看出这间墓的主人非富即贵,考古专家们先是将墓中的男主人墓进行了考察,发现男主人的棺材里为白骨。
而且摆放在墓室的正中间位置,再向一旁看去时,考古专家又发现了另一个棺材,猜测这可能是墓主人的妻子。
然而打开棺材之后,让在场的所有人大吃一惊。这个棺材里面的人呈现出了女子生产时的姿势,而且面目狰狞,嘴巴张得非常大。更让人意外的是,她的身上并没有任何防止尸体腐蚀的香料,却没有形成白骨,而是令人意外的形成了干尸。
带着疑问,考古专家们将这具干尸带回了研究院,想要搞清楚尸体发生此种情况的原因。
在研究过程中,专家们发现此具尸体为女性,而且形成干尸的原因是在真空条件下没有氧气。这也就表示,在300多年前这名女性干尸的尸体在进入棺材之后,需要利用某种手段将棺材内的氧气抽空,然而这种科学理论在当时应该并不存在。
所以究竟是为什么,会发生此种情况呢?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提取女性干尸身上组织进行检验的专家发现,女子下身部位竟然有胎盘组织,而且可以断定女子在进入棺材之前并没有死亡,这一结果让在场的专家们不禁怀疑,难道这名女子是在生产之后被活生生的关到了棺材里面吗?
可这种做法显然有违人伦,于是专家们一致认为。可能是女子在生产时不幸晕厥过去,形成了假死的状态。然而家里人并没有发现女子的真实情况,以为女子已经去世,便将其下葬,下葬之后,女子随着意识的逐渐恢复,清醒了过来,此时她发现自己处于狭小的封闭环境,而且埋藏在地底下,也没有多余的氧气供她呼吸,再加上刚刚难产之后,盆腔部位的疼痛感使得她保持着生产的姿势,并开始挣扎。但是随着氧气逐渐减少,女子最后因严重缺氧去世,而这也间接的使棺材内部形成了真空环境。
封建社会的女性地位但是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风气,以及女性地位进一步推测出,那时女性出现难产情况对于夫家来说,完全就是女性自己的责任,而且还会认为女子晦气,因此如果在难产晕厥之后,但凡夫家请郎中来看一下,也不会发生如此的惨剧,在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命可以说非常的不受尊重,甚至在一定事件上已经达到了癫狂的程度。
曾经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女子难产,孩子无法正常出生,而丈夫家里人为了留住孩子,竟然将女子放在驴背上趴着,抽打驴的屁股让其奔跑,随着奔跑过程中的不断震动,孩子被挤了出来,而女子却当场死亡,如今我们一看到这样的事件,着实是令人既气愤又恶心,究竟是什么样的三观思想,才能造就出这样的男人。
总结虽然如今社会在怀孕期间会定期进行孕检,确保胎儿以及母体的正常健康。
但是在医院的妇产科,我们不乏看到妻子在生产时,男人在外面玩游戏,或是孕检时快步的往前走,并回头催促已经大着肚子的妻子,完全不顾及妻子的感受,这种男人连丈夫的责任都做不到。
又怎么能够付出一个父亲的责任。孩子是两个人的共同结合,抚养孩子长大成人,教导其学习,也并不是女人独自一人的任务,希望每一个男人在家庭中都能够参与进去,在面对妻子对自己的叮嘱时不要自圆其说,在自己的身上找问题,千万不要出现为了不回家面对妻子和孩子,而假装在公司加班的情况。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