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是属于每一位劳动者的节日。城市中的建筑工人像技艺精湛的魔法师,一砖一瓦地搭建起高耸入云的大厦;清洁工人宛如城市的美容师,扫帚所到之处,街道便焕然一新。乡村里的农夫恰似大地的画师,播下种子,并憧憬着丰收时的美好画面。
劳动是生活的画笔,可以绘出五彩斑斓;劳动是前行的船桨,能够推动时代巨轮滚滚向前。每一滴挥洒的汗水,都在书写奋斗的诗篇;每一次努力的拼搏,都在奏响成功的旋律。它不仅带来物质的回报,更赋予人们一种成就感与满足感。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向所有的劳动者致敬,同时也要积极地投身劳动,从而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快递员就像不知疲倦的信鸽,怀揣着期待与温暖,穿梭于大街小巷中,将远方的牵挂精准送达。科研人员仿佛探秘宇宙的探险家,在数据与实验的海洋里遨游,凭借智慧与毅力,为科技的突破披荆斩棘。
教师则像点亮未来的灯塔,在知识的航道上,通过耐心与爱心,指引着莘莘学子不断前行。劳动节这一天,让我们感恩每一份付出,致敬每一位默默耕耘的身影。愿你我也能在奋斗中雕琢生活,在实干里奏响华彩乐章。下面分享四首水平高超的佳作,刻画逼真,饱含了赞美之情。

田家
北宋 · 华镇
莫笑田家物象微,柴荆未肯愧朱扉。
槿篱花发锦步障,莎径叶齐丝地衣。
葭苇吟风环竹屋,鸳鸯浴水傍苔矶。
藜羹黍酒有馀味,笑看庭阴密又稀。
华镇生活于宋神宗年间,进士及第后曾官至朝奉大夫。在北宋由盛转衰、社会矛盾渐显的时期,他经常借助诗行抒发情怀,其诗文颇丰,风格多样,展现出北宋中后期部分文人的不凡风貌。
这首诗描绘出北宋乡村生活的独特韵味,生动地展现了田家生活的真实面貌。作者首先将农家柴门与贵族朱门进行对比,彰显出田家虽然物质缺乏,却显得不卑不亢。颔联描绘出农人精心打理庭院,以槿篱、莎径装点家园,这些看似寻常的劳动,却展现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颈联刻画了乡村自然和谐的场景,而这田园风光的背后,是农家人与自然共生共作的成果。最后两句展现了农人享用自酿的羹酒,以及在庭院中悠然自得的画面,体现出劳动带来的踏实与满足,更饱含着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田家纪事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濛濛土雾连三日,父老传经十七年。
蚕月人家多忌讳,麦秋时候好安眠。
桑鸠逐妇应嫌雨,社燕依人不避烟。
短策绿阴新似沃,顷筐朱实写来圆。
舒岳祥的诗歌经常描绘自然景物,刻画细腻,给人以清新之感。诗人经历过南宋灭亡,其诗多含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充满沉郁悲壮之气。
开篇点出天气状况,又借“传经”暗喻农事经验代代相传,显出劳动智慧的延续。“蚕月” 对应养蚕的忙碌时节,一些令人忌讳的习俗,体现出对养蚕工作的重视与谨慎。“麦秋”时节,农人们收割完成熟的庄稼,得以短暂休憩,展现出劳动节奏的张弛有度。
颈联通过描写桑鸠、社燕的动作,从侧面烘托出乡村生活的生机,而这份生机背后是农人的辛勤耕耘。结尾展现出农人手持短杖,穿行于新绿之间,采摘果实装满竹筐,生动地呈现出田家劳作的鲜活场景,也将劳动的充实与收获的喜悦巧妙融合。

水口田家
元末明初 · 刘崧
水口山腰三四家,枫林茆屋带苍葭。
野人敲火夜然竹,溪女踏云朝浣沙。
水落寒潭鱼可捕,草肥秋垄兔堪罝。
有时刀槊还登砦,鸡犬萧萧隔暮霞。
刘崧,元末明初文学家,江右诗派代表,官至吏部尚书。他在创作上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和形式上的雕琢,具有刚健之美。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充满了生活气息。
山中居民在深夜敲石燃竹,或为照明、或为驱兽。“溪女”则在清晨踏露,前往溪边浣纱,这两句生动呈现了男女分工协作的日常劳动场景。
颈联点明不同时节的劳作内容,潭水退去时捕鱼,秋草丰茂时设网捕兔,展现出农家人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生存智慧,也体现了劳动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
最后则跳出常规的农事劳动,描绘出农闲时田家持械登寨防御的情景,暗示当时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使田家的劳动生活更添一份艰辛。全诗通过多样的劳动画面,展现出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复杂。

采茶词
清・陈章
凤凰岭头春露香,青裙女儿指爪长。
度涧穿云采茶去,日午归来不满筐。
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
焙成粒粒比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
陈章,浙江钱塘人,乾隆初举鸿博不就,布衣终生。他工诗善楷,客居扬州,其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风格淡雅闲适。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生动地描述了茶农的艰辛劳作,深刻地反映出劳动背后的社会现实。采茶女身姿轻盈,翻山越岭,凭借纤长手指,穿梭于茶树间,展现出采茶工作对体力与技巧的双重要求。而“日午归来不满筐”,更是直观地体现出采茶劳动的艰辛与收获微薄。
第三联揭示出官府不顾实际情况,催缴贡茶的残酷现实,从而加重了茶农的负担。最后两句将制茶工序与茶农心境相融合,焙茶的精细工序背后,是茶农日夜操劳的疲惫,而“比莲心苦” 直接道出,茶农在繁重劳动与严苛贡赋压迫下的悲苦。全诗通过对采茶劳动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劳动者的悲惨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