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我国首次实现地月尺度卫星激光测距,35万公里外精准“量天”

正文:【开篇·震撼突破】北京时间2025年4月23日凌晨,一道来自云南天文台1.2米望远镜的激光束划破夜空,精准命中35

正文:【开篇·震撼突破】北京时间2025年4月23日凌晨,一道来自云南天文台1.2米望远镜的激光束划破夜空,精准命中35万公里外的DRO-A卫星。中国科学院宣布,我国首次实现地月距离尺度的卫星激光测距!这一成就不仅刷新了我国深空探测技术的高度,更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少数掌握地月空间高精度测距能力的国家之一。

【技术揭秘·“宇宙标尺”如何炼成】

星地协同创新

卫星端:上海天文台研制的单角锥反射器是关键。其采用“微弧度级二面角控制”技术,即使卫星高速运行且处于-100℃至100℃的极端温差下,仍能稳定反射激光信号。地面端:云南天文台升级的1.2米望远镜系统,融合近红外激光测距技术,攻克了“极微弱信号识别”难题,相当于在35万公里外捕捉到一粒尘埃反射的微光。

精度对标国际此次测距误差控制在亚厘米级,与美国上月实现的“蓝色幽灵号”月面激光测距技术齐平。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李语强表示:“这相当于用一把‘纳米尺’丈量地月距离,为未来深空导航铺平道路。”

【应用前景·守护太空与探月雄心】

卫星与空间碎片监测该技术可实时追踪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空间站甚至毫米级太空废弃物,为航天器安全运行提供“预警雷达”。探月工程核心支撑地月激光测距是月球基地建设、载人登月的“导航眼”。通过精确测定探测器轨道,可大幅提升着陆精度,降低任务风险。引力波探测新可能结合时差测量技术,未来或用于监测地月系统质量变化,为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月球潮汐演化提供数据基石。

【全球竞争·中国技术突围】

国际格局:此前仅有美、欧、俄掌握地月级激光测距能力。我国此次突破打破了技术垄断,且测距系统国产化率达100%。未来布局:科研团队计划联合更多天文台站组网观测,并研发“天基激光测距系统”,目标直指火星乃至更远深空。

【结尾·星辰大海的下一站】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中国深空探测的脚步从未停歇。此次35万公里激光测距的成功,不仅是一份献给航天日的厚礼,更吹响了向更远宇宙进发的号角。正如网友所言:“当中国科学家用激光‘触摸’月球,我们离在星河中写下‘到此一游’的日子,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