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权威说法来了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把握好三点:
一是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
二是用好新型生产工具,特别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赋能发展新兴产业;
三是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通过改革开放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这三个说法,有没有点像中学政治课上讲的生产力三要素?
劳动力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是物质要素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物质要素只有被人掌握,只有和劳动者结合起来,才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劳动工具又叫劳动手段,它是生产经营产品和提供各种服务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东西,包括实体性劳动手段和非实体性劳动手段。
教科书上所讲的第3条是劳动对象,即把自己的劳动加在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分为两类:一是没有经过加工的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如矿藏、森林;另一类是经过加工的原材料,如棉花、钢铁、粮食等,中财办领导同志在这里刻意强调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通过改革开放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才能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谢少锋表示。
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产业是重点任务。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必须推广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人工智能赋能全产业体系。”谢少锋说,要发挥科技创新对人形机器人、元宇宙、车联网、物联网等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用好国内大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推动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开辟新赛道,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经济体系因“新”而进。
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发展壮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