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取予有节,风禾尽起一一国家大剧院京剧音乐会观后文/司马南与西方的交响乐相应,民族

取予有节,风禾尽起

一一国家大剧院京剧音乐会观后

文/司马南

与西方的交响乐相应,民族管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似有牢固之地位,但如果把民族两个字删掉,管弦复归管弦。

然而,京剧音乐,即使你把大贝斯大提琴和铜管都加上,京剧依然是京剧,京剧音乐依然是京剧音乐,那个味道,那个境界,那个声腔,那个板式,那个调性,你用最好的橡皮都蹭不掉。

京剧及其音乐的魅力,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有更多的基因式表达,根文化传承,特别是其具有极为罕见的不可替代性。取予有节,风禾尽起,顺应天心,这个时候不大力发展京剧音乐,或许会酿成重大的损失,白白浪费掉大好的机遇。

国家大剧院歌剧厅,今天晚上去看了一台精彩的节目,京剧音乐国粹华章。

我注意到彭家鹏在指挥交响乐管弦乐的时候,与指挥京剧音乐,动作上明显有了变化,这里的道道我还想不清楚,不知道京剧音乐为什么会让他的体态语言和指挥动作发生改变。

请想象一下,庞大的乐队,彭指的两侧靠前一点,各有5把京胡,分别是四男一女,这个加强版的京剧乐队,一开始便显现出了镜湖的特殊重要地位,齐奏合奏领奏协奏,想在京剧表演当中,琴师一般都坐在侧台,而现在琴师组合来到了台中央,任意挥洒,观众的叫好声不绝于耳。

没错,是一台音乐会,但这是京剧音乐会,在音乐会上是不准叫号的,在音乐演奏的过程当中出动静那是要被清出场的,但他是京剧音乐,那就随了京剧的规矩,叫好声音不绝。

没有京胡,吃多少金嗓子喉宝也无法唱出京剧味来,但这个京胡不是古已有之,而是18世纪时末期,随着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算起来不过200多年的历史,与美国国家历史差不多。

别看京胡的个头儿很小,那动静贼拉亮堂,整个歌剧院里面10把京胡有刺破天穹的感觉。小时候,听我爸爸哼京戏,他也喜欢拉胡琴,现在想来那把小胡琴就是京胡。正因为有这份情结吧,所以晚上听彭家鹏指挥的京剧音乐,觉得京胡的声音很走心。

《四近士》片段一个独角戏,老汉还没开始唱,一句韵白都没有,只在台上抖动脖子和头发,就引来一片叫好声,他抖动的速度之快,与彭家鹏的指挥速度近似,仿佛受到了观众的鼓励,他抖动的越来越快,观众的掌声也越来越急切越热烈。

主创人员把具有代表性的京剧剧目都选了一些片段来表演,《大闹天宫》八卦炉里炼猴妖,《赤壁之战》周瑜黄盖一起上台,周瑜的嗓子未免太好了,极其尖锐。我坐在2楼1排,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音响设计的缘故,这个位置上好像比在1楼最好的位置听起来音效都要好。

京剧音乐专题晚会有两种情形,一是大乐队的演奏,二是小乐队演奏。大乐队自然是把整个台占满了,百多号人呢;小乐队25~30人左右,亦居舞台中央。演员在小乐队前边表演,这个舞台设计,打破了传统的京剧表演乐队在旁侧,或在乐池里的情形。

《上天台》选段,加了大提琴,低音区更加饱满,更加优美了。

《四郎探母》选段掌声还没落下,《武家坡》薛平贵提着马鞭子就上来了。“一马离了西凉界”,一句没唱完,即被叫好声盖过,“不由得一阵阵泪洒胸怀”,掌声如雷鸣,绝不是夸张。“青是山,绿是水,花花世界,薛平贵好似孤雁归来”,野人一个懦夫,掌声却没有跟着颓下,一直追着演员走下舞台为止。

《文姬归汉》迟小秋老师一出场便是爆头彩,一唱三叹,观众陶然醉然。迟小秋,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程派传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人家还是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哩。

今天晚上名角不少。

真正的高潮出在第四篇。

名为《守正创新继往开来》。

音乐会以字幕的形式介绍背景。1964年现代戏观摩大会,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演了35个北京现代戏。京剧音乐革新随之展开,交出了骄人答卷。京剧声腔、板式进一步拓展,新音调,新形式,新程式创作实践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现代京剧音乐使得更多民族乐器融入,既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点,又凸显出震撼的表现张力,最有代表性的便是钢琴伴唱《红灯记》。我以为今天晚上在舞台上能够看到,最终没有出现。

当现代京剧音乐在舞台上展演其片段的时候,大乐队登场了,京剧原有的伴奏乐器齐整,现代管弦乐队交响乐队的乐器也补充了进来,彭家鹏先生始终站在台中央,用他的灵活的身段燃爆整台晚会。

第1个节目是《芦荡火种》选段

阿庆嫂唱“党给我智慧给我胆,叫我战胜顽敌渡难关”,小时候听多了,那时候没有特别感觉到音乐的力量,现在把大乐队搬到台上,阿庆嫂一个人在前边唱,音乐的作用就被凸显出来了,这是一段内心的独白戏,音乐的烘托极大的丰富了角色的表现力。

接下来是《沙家浜》智斗的一场戏。刁德一,胡传魁,阿庆嫂登台场上的气氛便轻松起来。阿庆嫂唱“这草包倒是一组挡风的墙……”后边那个甩腔格外鲜明脆生生,这与传统唱段当中的音乐伴奏显然有极大不同,三个人智斗,你来我往的韵白都配上了音乐,“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大提琴的低重音加强了力量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阿庆嫂:“我必须察言观色将他防……”拖着长腔,甩出一节又一节,乐队烘托之下,抒情性谐趣节奏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最后那句“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祥不周祥……”大乐队在彭佳鹏的指挥下,仿佛乐手们之间也参与了这场智斗,不同的音区代表着不同的角色,真乃妙不可言。

《黛诺》,侯丹梅饰黛诺。

景颇山上的风,山上出来一阵风,一阵风来千根藤……我第1次听出来,京剧乐队奏出少数民族音乐的味道,充分体现了京剧音乐,极强的承受力,良好的包容性,及兼容并蓄的能力。当京剧乐队演奏出少数民族音乐感觉的时候,一点不觉得有违和感。

今天晚上这台音乐会给我特别强烈的印象是,京剧演员嗓子太好了,“只是难舍我与高山千缕情”,女演员简直要把大剧院的房顶掀开。

《节振国》,当他唱道“是因为我心里有党……”的时侯,《国际歌》的旋律出来了,如此悲壮抒情,尽管是小得不能再小的片段,观众亦被打动。

“你把我挖煤的汉子锤炼成钢。打倒帝国主义野豺狼,要把世界主人当……”这些带有时代特点的句子,非但没有因为那些时代的特征而被存放到“尚可理解”的认知区域,反倒引发了观众的热烈情绪。我不禁感叹道:貌似过时,实则切题,今天又何尝不是如此。

《红云岗》片段。

张慧芳演英嫂。前奏特别好听,真希望乐队能够再加演一段。“平时粗茶淡饭,今日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正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不知道有没有沂蒙山交响曲类似《黄河大合唱》那样,中国革命的成功有赖于成千上万的英嫂这样的妇女,有赖于沂蒙山精神,沂蒙山精神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是乐句可以捕捉到的,展开来足以打动人心。

这个女演员我没记住她的名字,唱的是京剧,但她迪丽拜.尔一样的花腔女高音,脆脆的,犹如大鞭子一甩,啪啪啪啪连着出现爆破音,乐队与之合奏,形成鲜明的特色。

这台京剧音乐晚会,充分体现了毛主席为文艺工作指出的方向,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西洋管弦乐队与京剧乐队的联姻,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民族性格,《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杜鹃山》等剧,在传统京剧乐队的基础上,加入了西洋乐管弦乐队,成功尝试并开辟了中西混编乐队在京剧中的使用,《乱云飞渡》等名段,均系现代京剧与音乐相融合的经典,这样的京剧音乐,音响之丰厚之立体,使传统京剧伴奏,在讲究托腔保调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乐队的表现力,成为塑造音乐形象的有效手段。

京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一直都在进行着创造性的转化,创造性的发展,京剧现代戏音乐创作的成功实践,恰是青春艺术守正创新的重要成果。

《乱云飞》已是成熟的京剧音乐,今晚演出的亮点是,背景上电闪雷鸣,音效也是电闪雷鸣,彭家鹏一挥手,便有一颗炸雷混响,他的双手划过,一道闪电的音效便从观众的眼前掠过并发出最大的声音,妙极了,妙不可言。

曾经有人对于会咏具体参与领导的京剧音乐改革表示不满,认为“他把京剧味儿改没了”,然而今天晚上国家大剧院的这场京剧音乐会,现代京剧音乐似乎受到观众更热烈的欢迎。

也有一些人,顽固政治思维左右了他们的审美倾向,因为京剧改革有李进的一份努力,他们便发誓不承认现代京剧改革京剧音乐的任何成功,这叫因人废言、因人废剧、因人废乐,应该请胡锡进同志来批评一下他们的文革思维,并肃清其流毒。肅不干净,影响其欣赏现代京剧音乐,你自个儿看着办吧。

当年也曾有人对梅兰芳不满,指责他改动的地方多了,不是原来那个味儿了。京剧不过200年左右的历史,艺术之树常青,不可能固定标准在某一个时空点上,即使经典,也需要不断给予当下解读和创造性转化,《乱云飞》为代表的京剧音乐之美,岂是传统老腔能够比的?

(2024年1月14日,国家大剧院观看京剧专场音乐会归来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