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0世纪40年代,卡萨布兰卡城市民族主义运动的爆发

关于卡萨布兰卡棚户区的国际舆论引发了帝国的关注,于是帝国派遣城市规划师米歇尔•艾克查德进行新的规划。1925到1931年

关于卡萨布兰卡棚户区的国际舆论引发了帝国的关注,于是帝国派遣城市规划师米歇尔•艾克查德进行新的规划。1925到1931年,艾克查德在在巴黎美术学院学习,1931到1944年他在黎巴嫩贝鲁特和叙利亚大马士革工作,1946年艾克查德被任命为摩洛哥城市规划部部长,负责实施卡萨布兰的城市居住扩建计划。

1946年至1953年艾克查德担任卡萨布兰卡城市规划部部长期间,专门为卡萨布兰卡的当地人设计建造大型的住宅,试图改善卡萨布兰卡的棚户区问题。

艾克查德的棚户区改造

法国对卡萨布兰卡的棚户区改造措施随着时间而变化。1936年6月,城市第一次出现大罢工的时,政治部主任在《保护国家报告》中就提出,法国应该对卡萨布兰卡的发展采取新的规划措施,例如增加住房面积、增加绿化、修建道路等基础设施。

直到1945年法国在卡萨布兰卡面临着去殖民化危机、战后重建和法国国内的住房危机,帝国才开始真正开始采取治理措施。棚户区的出现是法国城市建设的缺陷的保留,是他们放任贫困人口流落到城市外围的结果,这也导致棚户区中民族主义的势力崛起。

1947年法国在卡萨布兰卡设立了城市事务代表团,用镇压和改革的方式处理城市问题。1948到1949年期间,艾克查德新的城市规划重点是解决城市住房问题,他发现卡萨布兰卡的工业繁荣,工人阶层的住房需求量大,因此在中央采石场附近为穆斯林人建设卫生设施齐全的工人住宅。

艾克查德的城市区域规划有三个步骤,首先把工厂外迁到附近的城镇,为城市的发展创造机会,其次是在城市中建立卫星城和自治市镇,最后是重新规划城市的住房以解决住房危机。

1950年艾克查德将“中央采石场作为实验点,重新安置采石场的约32000人,他设计建造许多8*8房间(长宽皆为8米)的住房,住房包含一个封闭的庭院,增加住房数量,降低租金。此外,艾克查德把房间极致细分为房屋的顶部或者阳台间公寓,以方便转租。

艾克查德试图建立住宅满足不同文化的需求,但他对当地居民的需求不了解,新住房租金亦超出了农村家庭的承受能力,大部分贫穷的摩洛哥人因为付不起租金,被排除在安置房之外。

法国改造棚户区建立新的安置住房,目的是保障法国人在城市中的利益,引导当地人认同法国文化,结果却是当地居民和社会内部的穆斯林联合起来反对法国的统治1952年“摩洛哥建筑师集团”的建筑师们调查了卡萨布兰卡棚户区的生活条件,并且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数据统计后,他们提出现代主义的住房项目,提倡用更加“人性化”的设计方案,开发符合当地日常生活的建筑。

摩洛哥建筑师集团重视当地文化,艾克查德采纳了他们的建议,1952年正式提出拟解决城市扩张和住房问题的“大卡萨布兰卡计划”,这是法国第一次专门为殖民地的人民而非欧洲人建设住房。

“新”城市空间隔离出现

棚户区重建后,卡萨布兰卡出现了新型的城市空间隔离——经济隔离和主动隔离。最初卡萨布兰卡的空间隔离是殖民城市规划的结果,帝国在旧城麦地那旁边建设新城,包括法国人在内的欧洲人居住在新城,当地穆斯林居住在旧城麦地那。随着城市中资本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的增加,经济在空间隔离中的地位愈加突出。

经济隔离是指棚户区改造需要先安置区内的居民然后再将其拆除,但安置房数量有限,经济实力较弱的部分居民无处可去,棚户区的改造只是转移了住房问题。此外,卡萨布兰卡银行信贷利率增加,致使穷人的住房权力受限,他们也很难获得法国政府的财政或者是家庭补贴去购买住房。

大多数的住房补贴和银行贷款只发放给有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特定职业的人,而不是没有正当职业的摩洛哥人。经济隔离也反映在棚户区改造上,住房改造不可能很快解决数十年积压的问题,棚户区的居住群体收入低,他们只能选择租金更便宜的住所,而依旧与新住宅区无缘。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造成了工作区的隔离,城市的房价造成了居住空间的隔离。这种隔离不是社会群体的完全分离,而是依然存在社会斗争、社会冲突、阶层流动的空间隔离,是不同阶层从属关系的外显。主动隔离是指穆斯林群体从农村涌向城市时,他们需要面对社会压力,这些迁徙者与原籍社会保持着血缘和乡土联系,在城市中缺乏代理人,因而不断地被边缘化。

同时,当地的民族主义者试图通过劝说或者威胁,阻止当地人居住到法国人建设的住房,以抵制欧洲经济利益的剥削。中央采石场一些当地人搬进了被称为“当地人民的街区”,大部分摩洛哥人没有搬进新建设的工人住房中,这就产生了一种摩洛哥人和欧洲人主动隔离的“混合”的居住环境。

城市民族主义运动爆发

20世纪40年代,卡萨布兰卡城市人口已达到65万,城市中的民族主义运动的场所和媒介增多,不同阶层人员流动增多。工业发展使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加上其他殖民地国家的涌入,促使当地人的政治权利意识增强。

北非其他地区种族歧视、薪酬差异、生存环境恶劣等因素导致工人罢工,拥有高涨反法情绪的阿尔及利亚人涌入城市,促使卡萨布兰卡的工人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思想,为日后的民族主义运动高涨埋下种子。

1940年代和1950年代,卡萨布兰卡成为摩洛哥反法国暴动的中心。1947年4月6日,棚户区的塞尔维亚人与摩洛哥人发生口角,塞尔维亚人并向摩洛哥人开枪,造成199多人死亡,这一事件是卡萨布兰卡争取自由和独立斗争的转折点。

1952年当地的民族主义运动和工会运动兴起,突尼斯的民族主义运动领袖被杀的消息传到卡萨布兰卡后,当地的民主已与工会联盟宣布罢工,法国政府禁止罢工后,中央采石场的棚户区暴力反抗,随后被镇压。移民和城市规划以及住房改造带来的景观变化,再加上民族主义运动的出现,1952年12月7日和8日,卡萨布兰卡再次发生叛乱,法国当局虽极力遏制和威慑,但是未能阻止大规模民族起义运动的爆发。

棚户区问题在法国殖民事务中的地位愈发突出,为了防止棚户区出现大规模反对法国统治的民族主义运动,挽回法国殖民统治在国际上的声誉,殖民当局采取措施试图解决城市发展中以棚户区为代表的经济社会问题,但他们无法解决移民的贫穷和住房问题,棚户区改造在移民和民族主义运动中败下阵来,直至1956年3月2日法国承认摩洛哥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