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局公布教师专业操守指引,上次更新竟是27年前 】 指引列明,属严重专业失当的教师会”终身停牌”。至于涉嫌违法的教师,当局指教师即使最终未被法庭定罪,仍会审视其教师注册,采取适当行动。 此条例颁布后,社会反应参差不齐,在众多支持声浪中,有一小部分人持反对意见,例如有前香港教师指,爱国及推广国家安全变成教师专业的一部分,是进一步加重老师的负担。而当局不断加强对教师的操守规范,只会令教师完全噤声,沦为”讲书机器”。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上周六则在一个电台节目中正面响应此种论调,她表示,不认同指引会限制教师在社交平台的言论,令言论自由空间收窄。她指香港是多元社会,发表批评的言论或不同意见并无问题,但教师不应在网上发表仇恨、诅咒、鼓吹违反社会秩序行为;又指社会上很多人留意老师,尤其学生会以老师为模仿对象。 蔡若莲指,上一份教师专业指引在1995年订立,年代已久,教师一直期待由官方作出清晰指引,加上2019年社会事件后各界关心教育,因此教育局订立今次新的指引。 她表示,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作用,社会对老师有高的期望,指引主要集中解释对教师师德的要求,8项准则都是社会有共识的价值观,相信绝大部分老师非常专业,她亦听到有前线老师反映欢迎政府公布操守指引,让公众看清教师的专业。 被问到老师可否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社会、政治议题,蔡若莲响应,不论有没有指引,老师最重要是考虑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是否相关,学生时间很宝贵,老师要思考想学生学甚么、预期有何学习成果、教学过程是否恰当。 蔡若莲又提到并非某些议题就一定不能讲,最重要是培养学生明辨思维,如果老师教学”样样歪少少”,故意将不正确的信息放在一起,对学生心智发展会有好大影响。她强调,培养学生国家观念和国民身份认同,是教师应有之责,有关工作自香港回归以来都有做,但效果未算明显,今次的指引明确了这项准则。指引有3个用途,包括期望老师自觉自律共同遵守、学校要处理指引提到”不应”做的失当行为,及当老师有良好表现时,亦鼓励学校以指引作准则表扬老师。 因指引中提到,教师亦应谨慎运用及妥善管理社交网站账户,并要对发布及转载的讯息负责,以及不应因个人立场选取不符指引教材,向学生灌输偏颇观念等。 对于有工会担心处理教师投诉的机制没有业界参与,蔡若莲表示,处理教师投诉机制没有改变,过往有其他团体接收针对教师的投诉,但囤积了不少个案,投诉者和被投诉老师都要苦等结果,让双方折腾。现时做法是先交由校本处理,再由教育局审视调查结果,研究是否要跟进,对投诉及被投诉人都是更快、更公平公正的处理方法。 “恪守法治”一章是此次条例的重点内容,提到教师应守法、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以及正确理解《宪法》、《基本法》、《香港国安法》等法例。如发现校园有任何潜在违法或违规行为,教师应向管理层报告或报警。倘教师被捕或牵涉刑事诉讼、调查,要尽快向学校申报。 教联会副会长、立法会议员邓飞指,新指引修补旧有操守指引的过时和不足之处,亦较旧版本明确具体,易于理解和执行。他举例称,往日被笼统地提及的”尊重法治”,在新版已明确指出涉及《宪法》、《基本法》、《港区国安法》等,又指以往指引没有列明”应该”与”不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