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9月的一天,周总理忧心忡忡地说:“主席,‘四老帅’分析之后,一致认为苏联会在10月1日偷袭我们。这次国庆节的群众集会怎么搞法,是不是再研究一下?”
毛泽东说:“哦!不搞集会,我看不太好吧!集会还是要搞的,我还是要上天安门。我倒想开开眼,看看原子弹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周总理担忧地说:“这不行啊,主席的安全最重要,对了,为安全考虑,我建议您离开北京,到江浙一带视察一段时间。”
“噢?让我离开北京?这不是公开向人示弱嘛!你说的不就是原子弹嘛。恩来,你怕不怕?反正我不怕!”毛主席不以为然地看着周总理,说。
毛主席继续娓娓道来,“抗美援朝的时候美国杜鲁门不是也拿原子弹吓唬我们吗?他们的轰炸机在朝鲜转了一圈又走了。为什么不扔下来,他们顾忌另一个对手呢,这就是‘黄雀在后’的道理嘛。”
毛主席临危不乱,说的十分有道理,他用自己超高的战略眼光分析当下的局势,在千变万化的国际关系里一眼看出国家间相互制衡的平衡点。
“
要用国际关系制止核战争。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国与国之间也一样。古代的苏秦不是有合纵连横的谋略嘛,我们也可以抓住当前国际关系中的有利因素,为我所用。”毛主席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
但周总理还是放心不下,他紧皱眉头说:“几十万人聚集在广场上,万一出现情况,怎么疏散,怎么隐蔽?”
毛泽东笑道:“如果实在不行,可不可以放两颗原子弹吓唬吓唬他们呀?让他们也紧张两天,等明天过来我们的节日也过完了。”
周恩来会意地说:“放完后,我们再来个秘而不宣。”
毛泽东点点头:“对嘛!‘兵不厌诈’呀!”
周恩来接着问道:“主席,你看安排在什么时间比较好?”
毛泽东说:“不能早也不能晚,28日、29日两天就可以。这事还要和荣臻、爱萍同志商量一下。”
1969年9月28日和29日,美国地震监测站,苏联地震监测中心,以及两国的卫星,几乎同时收到了能量巨大的震动信号。他们不约而同地作出判断:中国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和高爆核试验。
以往中国的几次核试验,都在试验结束后当即发表消息,并热烈庆贺,可是这两次核试验,中国新闻媒介连一条简短的新闻都没有发表。
果然不出主席所料,世界各国议论纷纷,美、苏两国对此十分焦虑。外电纷纷议论,普遍认为“中国最近的两次核试验,不是为获得某些研究成果,而是面临战前的一种测验手段。”
苏联知道中国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放弃了摧毁中国核基地的核战计划,从而避免了一场核战争。
10月1日,毛泽东和国家其他领导人登上了天安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毛主席检阅了游行队伍。
当天晚上,主席还来到金水桥,与群众一起席地而坐观看精彩的烟火晚会。中国的国庆活动,高调向全世界作了宣传报道。
面对苏联核战争的威胁,党中央尤其是毛主席的一系列举措,体现了伟人临危不惧、泰然自若的风格。主席的大智慧,不但避免了核战争的爆发,而且把中国人自信自强的精神展示的淋漓尽致!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