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郴州简牍书法研讨会开幕

本报讯通讯员肖文飞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12月14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郴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郴州简牍书法研讨会”在湖南郴州博物馆举行。

郴州简牍是近年来我国考古学界的重要发现。2003年至2004年,在郴州市苏仙桥遗址11座东汉至宋元时期的古井群中抢救性发掘出西晋简牍909枚,这些简牍墨迹,内容记载了当时的机构设置、赋税、政务等内容,文字书体以行楷为主,带有明显隶意,体势开张,行气连贯,整体风格妍美,真实呈现出隶变至楷书的演化形态。郴州晋简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也为书法研究与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学术借鉴。此次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挖掘西晋简牍书法的艺术特点、艺术价值和学术内涵,为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为当代书法艺术的研究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郴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海林在开幕式致辞中讲到,郴州是湖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翰墨飘香的简牍书法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记录了中国书体演变的历程,展示了书法艺术发展的魅力,承载着上下千年的历史变迁,“以尺寸之间,书千年风华”。希望以这次研讨会为契机,加强对简牍书法的研究,打造郴州历史文化的新名片。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庆富在致辞(视频)中指出,与会专家学者是推动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也肩负着“文以载道、以艺弘文”的历史责任和文化使命。希望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深入研究、解读西晋简牍书法,同时,也希望能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持续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书法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发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鄢福初在致辞中谈到,湖南是简牍书法大省,湖南的简牍书法从楚简到晋简,涵盖了整个简牍时代的全过程。2003年之后,郴州晋简打开了通往两晋未知书风的时空隧道。今天的论坛与探讨,对湖南书法史、中国书法史简牍帛书书法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来自全国多所书法专业院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别从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文字学、书法学等领域,以不同的学术视角,围绕郴州西晋简牍及两晋书法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研讨会持续两天,分四个场次,近30位专家学者主题发言。研讨会论文集将于2024年下半年正式出版。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湖南省书法家协会、郴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局共同承办。研讨会期间,“晋简风华·湖南省首届郴州晋简书法作品邀请展”也同时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