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一生应该是波澜壮阔的 偶然看完了《走出非洲》这部电影,很受震撼! 故事来源于凯伦·布里克森的自传体小说,她因为这部作品在丹麦成为与安徒生齐名的两大国宝级作家 . (ps:电影会多着墨于男女情感,小说原著里凯伦对男性只是浅浅带过,更多写原始的非洲大地与土著人,大家根据自己需求去看,后两张图是凯伦本人) . 下面是影评正文: 凯伦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她的觉醒,是逐渐把“爱情”放到第二位,而把生命自由的创造性,放到人生的第一位。 . 她从一开始的追逐虚荣名利:带着丰厚嫁妆到非洲做公爵夫人,因此尝到代价—因丈夫的风流,自己却染上梅毒导致终身不育;
到后来遇到人生挚爱,对方不愿放弃个人的自由,凯伦下定决心分手。
再到最终经历挚爱之人坠机、苦心经营的农场被大火烧毁,她所拥有的一切全部消失,她却当众下跪为土著人求得一片居住地,转而平静地打包行李,一无所有地返回丹麦。 . 但其实,凯伦得到的远比失去的多。 她在非洲大地上洗刷去了内心渴望依赖他人的软弱想法,逐渐找回了自己的主体性。
她靠自己就撑起了一个辽阔农场,她创办学校,教育当地的土著孩子识字读书,她甚至敢为了保护牲口而与饿急了的狮子搏斗,她在战时不顾危险带着一行人穿越马赛人的住处给前线送补给。在这样的经历与深刻感受中,她的内心得到了解放。
如果我们在当下陷入了泥沼,不妨也抽身而出,看看现实中更辽阔的世界,让自己被震撼被感染,内心也会更辽阔,人生或许会立刻有新的可能,去经历吧。
就像小说里凯伦说的:很多东西,我们原本就没有真正拥有,一无所有而心灵富足,便是经历的意义。 . 最近一位小姐姐问我:因为女性主义发生的最大改变是什么?想用《走出非洲》中丹尼斯的话,再重新回答这个问题:“我不希望有一天发现自己是在为了别人活,我愿意承担后果,就算偶尔寂寞甚至孤独而终,我都能接受。” 祝我们都能创造出自己的波澜壮阔的人生。 . hi,我是朴素 日常分享关于女性主义的一切 如果你也想一起变得更有力量,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