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外国人说我们现在年纪大了,寄希望于年轻人,说是我们死了就会变修。怎么办?我的意

“外国人说我们现在年纪大了,寄希望于年轻人,说是我们死了就会变修。怎么办?我的意见就是搞一点年轻人来当党的副主席、军委副主席。” ——1972年毛主席对身后事做交代 1972年7月间,时任联邦德国议会外交委员会主席施罗德率团来到北京访问,这次来访意义较大,象征着联邦德国与中国建交的前奏。 因为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向整个西方世界发出了十分积极的信号,许多西欧国家都想尽快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以谋求双方在经济和外交方面的进一步合作。 自1950年以来,联邦德国经济发展很快,是西方世界中经济实力第二强的大国,因此毛主席对施罗德访华一事十分重视,他专门找到周总理和驻联邦德国代办王殊,讨论施罗德访华的相关情况。 根据毛主席的判断,现在西欧急着想要和中国建交,主要是因为是希望借助中国的力量实现在美苏两大国之间的平衡。 他分析说:“欧洲是一块肥肉,谁都想吃,美苏争夺的重点在欧洲,双方的大军都摆在欧洲地区,争夺越来越激烈。西欧国家太多、太散、太软,受到美苏两霸争夺的威胁,要联合起来,维护和平与安全。” 周总理向毛主席介绍了计划邀请施罗德访华的情况。毛主席说: “可以请一些人来,右翼的也请来,我也可以同他们谈。尼克松来,就在这个房间里,我们谈得还不错。欧洲矛盾很多,局势很复杂。没有什么明灯,全是胡扯的。可以请一些人来,也可以派一些人出去,要搞调查研究,情况弄得确实一些。” 因为施罗德访华其实是联邦德国政府对两国建交的试探,大家又谈到了那次“小球转动大球”的经典外交案例,即当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开启“乒乓外交”的故事,毛主席回忆说: “那个文件,我本来也是看了的,画了圈。后来到了晚上,考虑还是要请,就叫打电话。结果他们那边也是没有准备,就去请示东京的大使馆,马上发护照,就来了。”    毛主席还说:“我们下一代要多找些人学外国语,把外国的好的东西学过来,坏的东西不要,好的东西批判地吸收。” 在这次会谈中,毛主席还谈到了培养接班人问题,由于之前培养的接班人都不是很理想,毛主席这次慎重地说: “外国人说我们现在年纪大了,寄希望于年轻人,说是我们死了就会变修。怎么办?我的意见就是搞一点年轻人来当党的副主席、军委副主席。” 顿了一顿,他又补充道:“所谓年轻人,就是年龄在30至40之间,要工人和农民。老年、中年还要。你们多找找,南方北方都找。文化水平低一点,用一批知识分子辅助。” 毛主席的预期是:找一批工人、农民出身的年轻人组成新的接班人队伍,由这样的一个领导班子在他指导下工作几年,逐步充实、稳定下来,将来中国肯定是有希望的!只可惜理想和现实总有很大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