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现在空,下午说的天津双烈女案看人之复杂,哪有那么简单黑白对错正好展开来说。
天津双烈女是清末民初时的一件事。
河北南皮张姓一家人逃荒到了天津,本来安顿下来,但又碰上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工作没了,只能去租了辆车跑网约车,不对,拉黄包车。
不但生意不行,而且跑了没多久,黄包车被人偷了
车行老板逼他还钱,一家子一下就困顿住了。
这时候,专门在天津卫里逼良为娼的戴富有就出现了,看着张家有两个女儿
于是就假装说你把女儿嫁给我儿子,我给你还债~~~~
一家人没办法,也就答应了。没几日,老张去世,就留下老婆金氏两女三子
这个戴富有就说,你们这日子怎么过,干脆都住我家来好了
金氏以为是碰着带善人了,就带着儿子女儿一起住进去了
结果发现不对劲,他家一边劝她赶紧带儿子改嫁,一边教她两个女儿唱娼妓小曲
她也发现这一家子是做什么买卖的,于是赶紧带着儿子女儿逃了。
可惜长女没成功脱离,被扣了下来。每日酷刑严待。街坊邻居都能听得见。
金氏几次要人都要不到,于是报警,警察来勒令放人,大女儿才回了家。
作为本地恶霸的戴富有哪吃过这个亏,于是买通天津地方审判厅的法官
伪造婚书,以金氏悔婚为由起诉,又找人做假证,最后判决张家两个女儿都归他
判决下来,戴富有就理直气壮要去抓人,金氏说儿呀,娘拼了命也要护住你们。
两个女儿说你死了,谁来带弟弟们,我们两有办法
于是等晚上,两姐妹趁金氏睡着,一起服毒自杀,因为毒不够猛
她俩熬了一整晚都没死,邻里发现后要灌药救她们,她们誓死不吃药
先后殒命,一个17岁,一个14岁。
后来被改编成《双烈女》这出戏四处演出,观者甚众
甚至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天津评剧院依然还有这出戏。
这件事在当时的天津闹得非常大,类比一下差不多是唐山烧烤那个级别
你继续看接下来出场的人,就知道了。
这事只是个引子,说人之复杂,从这里才算正式开始~~~~~~
在那时候的天津卫,双烈女确实很惨,但另一方面,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也真算不上多大的事。
逼良为娼,全家死绝的事可以说遍地都是。
那这件事为什么会在当时闹那么大呢?因为有KOL入场了~~~~而且是重量级的KOL。
这个人就是张之洞的侄曾孙,曾是清朝封疆大吏的张曾敭,以同为南皮张氏为名
四处奔走,利用个人影响力,拉着一大批社会名流高官士绅大儒一起为双烈女发声。
声势之大,吓得戴富有这种小卡拉米没过多久就举家逃亡了。
更是让直隶警察厅出钱给双烈女风光大葬并发布逮捕恶徒通告。
双烈女送葬时军乐队伴奏,军警开路,天津本地官员和名流全都过来送行。
绕城一周后安葬,墓文是由后来民国总统徐世昌所写。
所以你说张曾敭是坏人么?
张曾敭在清朝覆亡之后,不同于一些遗老遗少,还整天四处串联,琢磨着如何复辟,天天搞事搞钱。
他后来的生活极其平淡,甚至连死的时候都嘱咐家人不许通知溥仪。
因为那时候,很多前朝遗臣,都会在死之前上奏溥仪,求皇上给一个谥号
这个谥号在遗臣心中分量极其重要。而张曾敭只是坚持以清朝官服下葬来表达自己忠清忠君。
所以这么一个余生淡泊名利的人,怎么会为了一家拉黄包车的社会底层如此激动激昂,不惜卖出自己一生的面子,到处邀人把这事搞大,为双烈女声张正义,还为她们排戏树碑立传建祠,要让她们永被铭记?
真是因为都是南皮张氏?你要真因为这,怎么至于生前完全不闻不问呢?
所以宗亲之说,只是借口和由头。
实则是双烈女这种以死守贞护名节的行为,让他看到了他曾经最忠诚守护却被GM推翻的封建礼法的光又一次闪耀。
所以他会力图通过把双烈女塑造成不朽,来完成自己对前朝最后的守护。
说到现在,可能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张曾敭曾经做过什么事
秋瑾,就是他做浙江巡抚时下令逮捕拘杀的。
你再看看,张曾敭是好人么?
直接下令枪毙秋瑾的官员,是当时的山阴县令李钟岳。
李钟岳是坏人么?
根据秋瑾胞弟回忆,上级让李钟岳搜查秋瑾家里。
他明知有一栋小楼是秋瑾住所,但却故意不进去,只是搜查了院子和秋瑾母亲居所就走了。
当时,那栋小楼里有秋瑾和许多人的来往书信,一旦被查,牵扯人会很多。
而李钟岳因为不愿杀秋瑾,跟上级吵至翻脸,在秋瑾死后上级参了他一本说他包庇秋瑾而被革职。
在秋瑾就义后不久,李钟岳带着秋瑾的手墨秋风秋雨愁煞人自缢而亡。
李钟岳是好人么?
倒是有个人对秋瑾毫无任何同情,但却为天津双烈女写诗赞颂
在这首《张小帆中丞索咏南皮张氏二烈女诗》中他夸赞张曾敭
“朱颜白发韬英姿,想见手夷徵侧时。十载江湖瞻北阙,一门忠孝数南皮。”
徵侧是现在越南的民族女英雄,越南历史里只要起兵反叛中原王朝的,都是民族英雄,而徵侧姐妹就是其中滥觞。
后来徵侧兵败被杀,杀她的就是马超的老祖宗伏波将军马援。
所以这诗里,就是把秋瑾比作徵侧,夸赞张曾敭当年手刃秋瑾时英姿勃发
这么一听,写这诗的人该是个带恶人,至少是个坏人吧?
这个人叫王国维~~~~~~~
北大那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就是陈寅恪在《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写王国维的。
王国维,号观堂,这个堂也就是开创甲骨文研究,为后世开创出一番天地的“甲骨四堂”的那个堂。
另外三堂是郭沫若,罗振玉,董作宾。
而他更称得上是甲骨文的不祧之祖。
鲁迅说王国维是遗老里的老实人。
他的后事是梁启超料理的。
顾颉刚说当代学者里他最敬佩的是王国维。
从各种回忆和记录里看,王国维的人格上是个极其自重自爱的人
所以,王国维是好人么?
最后还是写这篇的那句初衷
人本来就是复杂集合体,没有那么单纯的黑白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