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8月,南京军区所属的27军刚刚转隶北京军区,移防到张家口宣化地区。南京军区后勤部门便跟来,索要“几十万斤大米”的费用,引得27军军长不快。军长给老首长打去电话,问:“许司令,这是您的要求吗?” 在1969年的金秋时节,中国的政治与军事版图正在经历着重大的变迁。这个故事始于南京军区所属的27军的一次重要调动。27军,这支坚韧不拔的部队,在那年的8月,从南京调往张家口宣化地区,正式成为北京军区的一部分。这次调动不仅是军事战略的一次调整,更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尤军长,这位27军的指挥官,目送着部队的列车缓缓驶离南京,心中五味杂陈。他记得,就在移防当天,南京军区的许司令亲自来到车站,挥手告别。那一刻,尤军长的眼眶湿润了。他们即将离开这个工作了十几年的城市,北上守卫祖国的北大门。 然而,北方的生活对于习惯了南方环境的27军战士来说,充满了挑战。他们难以适应风沙肆虐的气候,更不习惯北方的面食。许司令注意到了这些。为了帮助士兵们适应新环境,他立即下令,由南京军区后勤部门调配了数十万斤大米,以解军心之困。 战士们吃上了故乡的味道,士气得以提振。然而,就在这时,南京军区后勤部门派人来到张家口,找到尤军长,要求支付这批大米的费用。这让尤军长感到不解,甚至有些愤怒。他立刻拨通了许司令的电话,声音中带着不满:“首长,这是您的要求吗?为何支援了我们大米,却又派人来要账?” 电话那头,许司令显得有些意外:“我并没有派人去要账。”尤军长的心情稍微缓和了些,但他仍然表达了自己的不满:“首长,您记得吗?当年我们在苏北农场,为军区和直属队供应大米。现在我们需要帮助时,却遭遇这样的对待,这公平吗?” 尤军长握紧电话听筒,他的声音在军部的安静办公室里显得尤为突出。电话那头,许司令的声音平静而坚定,仿佛透过线路传递着一种沉稳的力量。 “许司令,您知道的,我们的士兵多数来自南方,这次北上,他们面临着诸多不适。这些大米,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食物,更是家乡的味道,是一种慰藉。” 尤军长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他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士兵们围坐在一起,吃着大米饭时那种简单而纯粹的喜悦。 许司令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说道:“尤军长,我明白你的意思。这些大米原本是作为对你们的支持和关怀,我并不知道后勤部门会这样做。我会处理这个问题,确保不会给你们带来额外的负担。” 尤军长听到这话,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他知道,许司令一向言出必行,他的承诺就是最坚实的保障。 “谢谢您,许司令。” 尤军长的语气中透露出由衷的感激,同时也有一丝释然。他知道,自己不仅代表着27军,更代表着那些来自南方、在北方边疆坚守的战士们。 挂断电话后,尤军长静静地坐了一会儿,思索着接下来的事情。他需要去安抚那些可能已经听闻风声的士兵们,告诉他们,他们不必为这些琐事担忧,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守卫边疆的任务中。 许司令站在北京军区指挥部的办公室里,眼神坚定地凝视着窗外,思绪飞转。他深知,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矛盾和不和是在所难免的。但作为一名军区的高级指挥官,他坚信理解和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决定了,他要亲自介入这次关于大米费用的问题,不能让这样的小事影响到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电话挂断后,许司令深吸了一口气,拿起电话拨通了南京军区后勤部的号码。电话接通,他直截了当地问道:“你们有没有派人去张家口要账?” 后勤部的负责人显得有些诧异:“首长,27军已经划给北京军区了,这批大米不是小数目,怎么能不去结账?” 听到这番话,许司令的眉头紧锁,脸上露出了愤怒的神情。“这是军中的兄弟部队,我们应当相互支持,而不是在这种时候计较这些!”他的声音在电话中显得格外严厉。 随即,许司令决定了处理方式:“这批大米,应当无偿提供给27军。我不希望因为这种事情影响到我们的部队士气。你们立即撤回要账的人员,并向27军说明情况。” 挂断电话后,许司令的脸上依然带着严肃的神情。他知道,这次的处理可能会引起后勤部的不满,但他更加关心的是部队的团结与士气。 紧接着,他再次拿起电话,拨通了尤军长的号码。电话接通后,许司令郑重地向尤军长解释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并澄清了这次误会。 “尤军长,关于大米的事情,是我们这边的失误。我已经责成后勤部无偿提供这批大米给27军,并且撤回了要账的人员。希望这次的误会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士气。” 尤军长听到这番话后,心中的重压终于得以释放。他诚恳地向许司令表达了感谢:“许司令,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这次的事情虽然小,但您的举措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请放心,我们27军一定会全力以赴,守护好祖国的北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