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果汉代只有僵化的经学,思想界死气沉沉。” ——1975年毛主席点评汉魏六朝人物。 1975年,毛主席因为得了白内障看不了文件,张玉凤、孟锦云等人的文化水平也不高,不能和自己时时讲论,便请北大中文系的老师芦荻给自己念古文、念古诗词听。 在芦荻读书的过程中,毛主席经常会发表一些他关于历史人物与众不同的犀利见解。 6月18日,毛主席让芦荻找出苏轼的《潮州韩文公庙碑》一文读给他听。苏轼在文中赞美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八代,是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和隋。毛主席边听边摇头说: “汉武帝以后,汉代有几个大军事家、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到东汉末年,儒家独尊的统治局面被打破了,建安、三国,出了多少军事家、政治家啊!” “连苏轼自己在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汉末开始大分裂,黄巾起义摧毁了汉代的封建统治,后来形成三国,还是向统一发展的。” “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司马氏一度完成了统一,主要就是曹操那时候打下的基础。” “诸葛亮会处理民族关系,他的民族政策比较好,获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护。这是他的高明处。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大动乱,大分裂,这不好。” “但当时的另一个方面是,南方的广大沃土,全面得到了开发,生产技术普遍提高了。这是经济上的发展。” 毛主席用右手按下半抬着的左手的一个手指,又说: “许多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战乱频仍,南北对峙,这不好。但民族大融合,大家庭在新的组合中稳定了,文化也交流了,丰富了。谢安文韬武略,又机智又沉着,淝水之战立了大功,拖住桓温也立了大功,两次大功是对维护统一的贡献。” “桓温是个搞分裂的野心家,他想当皇帝。他带兵北伐,不过是做样子,扩资本,到了长安,不肯进去。苻秦的王猛很厉害,一眼就看到了他的意图。这是政治、文化方面的发展。” 他又按下第二个手指,说: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果汉代只有僵化的经学,思想界死气沉沉。其实,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个思想解放的时代,道家、佛家各家的思想,都得到了发展。” “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很有名。玄学的主流是进步的,是魏晋思想解放的一个标志。正因为思想解放,才出了那么多杰出的思想家、作家。” 毛主席谈起谢灵运和他的山水诗,说: “山水诗的出现和蔚为大观,是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优秀的唐人诗作中,就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山水诗。” 说着,他击节吟咏了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他说:“这样的山水诗真是诗中的瑰宝,天地精灵之气的化身。但是,如果没有魏晋南北朝人开辟的山水诗园地,没有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派,唐人的山水诗,就不一定能如此迅速地成熟并登峰造极。就此一点,谢灵运也是‘功莫大焉’!连李白都赏识谢朓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说‘一生低首谢宣城’。” 毛主席最后笑着说: “什么‘道溺’!我送那时两个字,叫‘道盛’!苏轼说那时期‘文衰’了,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可以把那时的作品摆出来看一看,把《昭明文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拿出来看一看,是‘文衰’还是‘文昌’?一看就清楚了。我再送给那时两个字,叫‘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