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文化散文的结构与解构

散文,好像是最容易归类的一种体裁。只要不是小说、诗歌、剧本、理论文章,都可以归纳到散文范畴。散文原本是写景抒情,或者是

散文,好像是最容易归类的一种体裁。只要不是小说、诗歌、剧本、理论文章,都可以归纳到散文范畴。

散文原本是写景抒情,或者是借景抒情的文字,不经意之间,冒出个文化散文的概念,即在景中引入文化元素,从而以文化来增加文字的厚度,以借景抒情变成借文化抒情,或者是以文化来煽情。

除了向散文中注入文化,还有人向散文中注入资料,甚至不惜整段整段地插入资料,记得我有几次编辑到这样的文字,我无情地把这些东西给删掉了,最后,作者联系主编,竟然又给恢复了。我就奇怪,散文的结构里,突然镶嵌这么多资料性文字,这还算是散文吗?要不是散文,它又该归纳到哪类体裁呢?谁能给出答案。

先前以为,这样的嵌入只有业余作者才会这样做,读多了以后发现,即便是那些所谓的名家,也不少拿鸡毛当令箭的,不管散文还是不是散文,只要让人觉得写作者水平高、知识丰富,文章里面故事感人,就觉得是好散文。这样的写作方式其实是在害散文,最终会导致散文变成“四不像”,散文失去了文学性。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就拿一篇当前文学界算是比较重量级的一位作家的散文作品为例,来解构一下散文的结构应该是什么样子。

这篇文章的题目叫《灯穿影去》,作者我就不介绍了。看到题目,这篇文章就激发了我阅读的兴趣,这也说明,散文的题目对读者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题目瞬间就能抓住读者的眼球。我确实被题目吸引了。

文章一开始就让我割舍不下:“公元805年,日本僧人最澄离开了曾给他深刻启示的浙东天台山国清寺,自明州(今宁波)搭乘遣唐使藤原葛麻吕的大船,返回东瀛。”我的脑子里迅速在搜寻,当年的那个日本和尚从五台山请来观音造像,到珞珈山而无法东渡的故事。当阅读的知识与自己的储备形成了共振的时候,阅读的兴致瞬间就被放大了。

最澄点燃的到底是那一盏灯呢?是佛学之灯,还是茶道之灯,抑或是其他的,作者在这里没有详细说,也许语焉不详,才是文学需要达到的效果吧。我还是喜欢这样的意境营造。

作者接着从抽象的灯,又切入到具象的灯,回顾了油灯的历史,回顾了往昔油灯相伴的岁月,这都是抒情散文需要做的铺垫,这就像要射箭的人,首先要拉满弓。很多作者又从有形的灯,穿梭到《华严经》中无形的灯,这样的转折其实是文学表达的一个套路,这样虚实和有形无形的穿梭,就增加了文字的神秘感,似乎也在提升文字表达的厚度和深邃。

接着,由油灯,作者又引人了强弱的话题,油灯无疑是弱者,可它如上山的水,或者如柔弱的舌头,按照道家哲学,弱者最终是能笑到最后的。此后的文字,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当然,这样的想象力是建立在他丰富的阅历之上,作者从南京写到北京,从女学生的对话,到地摊上鉴宝,他无非都是在叙说着一个主题,那就是他的远见卓识,这些见识当然来自于他丰厚的知识积累。

看到这儿,一般的读者也许会觉得累了。因为我是在阅读的,在文字中感受轻松自在的,而作者在喋喋不休,弯弯绕地说着自己的知识,以及知识需要展现的道理,这样的文字读起来就有点累了。

当然,这些只是累的开始,其后还有古今中外,文学、哲学、宗教、神学等诸多学科的内容,其间是否有逻辑关系,知识之间是否有相互映射和补充的关系,估计只有作者自己知道了。

特别让我觉得可笑的是,作者还引用了《世说新语·品藻》中的“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这句话,进而他又将这句话展开为“三个我,在这短句中盘旋不已,相互纠缠、质诘,又在深深的怀疑氛围中企图合体于一场对话。”我彻底地笑了。既然,“宁做我”,何必再以“三个我”去喋喋不休呢,这不是自己搬石头砸自己脚吗?

后面的文字更加繁杂,连希腊神话都搬出来了。古典与今学,中国与世界,作者以自己所有的积累,几乎要在一篇文字里倾其所有。好像这一篇文章,他不把自己知道的倒出来,死也不瞑目一样。

好在,他在最后一段还写了我们家乡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必做两场祭祀活动一事提振了我的兴致,这是独属于我们家乡的仪式。我以前一直以为,这两场仪式是请一拨客人,通过他的文字方才知道,这是内外有别的两场礼遇。假如把这样的仪式比喻为最澄的灯,我是乐于接受的,可最后我还是不知道,这是不是最澄的那盏油灯呢?

假如我是这篇文章的编辑,我可能会把这篇文章砍去一半甚至更多的文字,文学确实要创造一种生活中不存在的意境,但是,文章首先要能让读者轻松地阅读起来。

记得以前我也是非常喜欢作家余秋雨的,读他的文章经常让人感觉热情澎湃的,我讨厌他不是因为他早期的散文,而是他在青歌赛上当嘉宾评委,他完全以一副自己博学天下的嘴脸,对每位参赛者就进行一通知识输出,我很很多人都极度反感。老古话不是说,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在这些青年歌手面前,你犯得着“老子天下第一”吗?

说到这儿,感觉自己说清楚了,散文首先得有符合文学的结构,知识嵌入一定以不破坏整体结构的文学性为前提,否则就是画蛇添足,或者是猪肚子里包杂碎,看似养份满满,其实五味横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