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楚条约是中国获利了还是俄国获利了?
1689年,康熙帝派兵3000人迎战入侵黑龙江地区的俄国军队。
清军以少胜多,大获全胜。三年后俄国调集826人,再次入侵黑龙江地区,但仍不敌清军,损兵折将。
这场被称为“雅克萨之战”的冲突突显了清朝的军事实力。
尽管西伯利亚补给线漫长,俄国难以大规模用兵,但清军同样面临恶劣环境,也仅迅速从当地抽调了有限兵力。战果显而易见——俄军死伤远高于清军。
就在这场战争结束的1689年,清朝和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条约规定以外兴安岭为界,西伯利亚归俄国,黑龙江以南为清朝领土。
看似清朝放弃了西伯利亚,但事实上这里早在60年前就被俄国实际控制。清朝仅是收回了失地,重申了主权。
那么清朝为何不积极夺回西伯利亚呢?原因在于正迅速崛起,挺进漠北蒙古的准噶尔汗国。
如果放任其发展,结合俄国支持,准噶尔势力将数倍增长,不仅西伯利亚保不住,蒙古地区亦难保平安。准噶尔一旦坐大,其游牧民族随时可骚扰京城。
正是基于此,清朝选择妥协,以西伯利亚地区换取俄国中立。
这样一来,清朝可腾出手来对应准噶尔。事实证明这是明智之举——在消灭准噶尔后,清朝国土大幅增长。
可以说清朝通过外交手段,稳固了蒙古,换来了藩篱,这远比西伯利亚价值更高。
沙俄对《尼布楚条约》耿耿于怀。他们丧失了西伯利亚广袤领土,也失去了阿穆尔河的航行权。在军事扩张的进程被迫中止。因此学者认为这是清朝外交上的胜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