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三甲医院医生的医疗AI研发出来了?医生真的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吗? 11月21日,达摩院联合多所顶尖高校、医疗机构发表了一个全新的胰腺癌检测模型PANDA,仅通过平扫CT就能诊断出胰腺癌概率和病灶,展现出远超人类的专业诊断水平,这项技术在国际上引起关注,成果登上业内顶级学术杂志《Nature Medicine》。 在此之前,胰腺癌是公认的检测难,由于早期无明显症状,位置隐秘,再加上体检及医院常用的平扫CT图像对比度低,肉眼很能看出差别,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也容易出现漏诊现象。但PANDA模型却在临床测试中,达到92.9%的敏感性、99.9%的特异性,只需要一张平扫CT,就能诊断出该患者的患病率并标注出病灶。这个水平,不奇怪有人会提出未来医疗AI会代替医生看病。 一方面是医疗AI技术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影像科医生确实存在着巨大缺口。有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医学影像数据的年增长率约30%,而医师的增长率只有4.1%,一加一减下来,人才缺口达到了70万,成为国内医生资源最紧张的科室。 医生少,患者多,医患供需关系逐渐失衡。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AI技术被跨界应用到了医疗领域,语言大模型承担了导诊医务工作者的角色,更专业的影像AI则大范围地进入医生的工作电脑,辅助医生来完成诊断。依目前的情况来看,医生会不会被替代还有待考究,医疗AI展现出的诊断水平固然高强和精确,但医疗作为和人的生命紧密相关的领域,医生角色所带来的安全感也是很重要的。 个人认为最有可能的状态是医疗AI会成为医生趁手的医疗工具,同时将医生的人力从一些繁琐的工作中释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观察病情以及和病人的沟通上。 或许AI和人类的关系也是如此,不是替代,而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