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是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共同起飞的一年。
他们分别是张艺谋、莫言、姜文还有巩俐。
那天,他们一起在莫言高密老家的院子里拍下了一张合照,照片中的三个男士,裸着背。
姜文黝黑雄壮,而莫言和张艺谋一看就是文弱书生,一旁的巩俐也朴实无华,那时候的她才二十二三岁,完全看不出后来睥睨整个娱乐圈的霸气样子。
这是他们在一起合作《红高粱》时拍的,同时期还有一张著名照片,就是巩俐和张艺谋以及顾长卫在高粱地里的合照。
当时的张艺谋急需一部作品来证明自己,毕竟他已经通过作品证明了,自己又会拍(《黄土地》),又会演(《老井》),现在就剩下“会导”了。
据说,当时张艺谋拍摄红高粱还是被妻子肖华推荐的。
所以,他就去找了莫言,用800块钱拿下版权,用60万拍出了这部电影。
别看只有800元,当初莫言可是很知足,毕竟证明自己能挣到钱来,而且这么多钱还能买到一头老黄牛呢。
当初余华拿到张艺谋25000元版权费的时候,也是把钱放在枕头下,兴奋得一夜没睡,甚至已经在幻想,我下半辈子可以吃穿不愁了。
而当初的60万和现在动辄上亿的投入,也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反差。
莫言和张艺谋的第一次见面也很有意思。
那时候,《红高粱》刚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4个月,张艺谋就找过来了。
那天,张艺谋光着膀子,挤着公交车来见莫言,因为公交车太挤,他有一只鞋子都被挤掉了。
所以,莫言看到张艺谋的样子就是这样的:一个黑不溜秋的人,光着膀子,一只脚穿着鞋,一只脚光着,鞋子被他拿在手里,活脱脱得就像生产队队长,哪里有半分搞艺术的样子?
而张艺谋看到莫言的第一印象,就觉得他像自己生产队的会计。
两个同样接地气的人,就这样在一起酝酿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后来,张艺谋在那片高粱地的执着,也让莫言感觉不可思议。
据说,张艺谋花了4万元钱,专门请当地的农民种了40亩地的高粱,为了这片地,他又施肥,又派人监管,最后才终于成功的种成了。
拍摄的时候,张艺谋并没有选择高粱成熟的时刻,这也让莫言很不解。
因为他在作品中写的就是高粱成熟的时刻,那沉甸甸的果实,压得高粱杆子都弯了腰。
张艺谋选的是有些青的高粱,据他说“这样的高粱腰肢很软,就像女人的腰”。
看起来,文学家和影视工作者对艺术的理解还是有些不一样。
后来,这部剧在国外获了大奖,而这四个人也都一炮而红。
这部影片为什么当时那么火呢?
其实,主要还是影片中展现的那种蓬勃的生命力让人感动。
剧中的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想做就做,这种精神很让人振奋,那时候的人,确实急需这样的精神粮食,能够通过一部电影去酣畅淋漓得表达自己的感情,我想,这就是这部剧之所以会如此火的最主要的原因吧。